青海风高月出迟,关山漠漠雁飞时。
不寐征夫俱泪落,何须更向曲中吹。
青海风高月出迟,关山漠漠雁飞时。
不寐征夫俱泪落,何须更向曲中吹。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与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首句“青海风高月出迟”以青海高原的辽阔背景,加之风高月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孤寂的氛围。接着,“关山漠漠雁飞时”一句,通过雁群在广袤无垠的关山间飞翔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辽远与荒凉。
“不寐征夫俱泪落”是全诗情感的集中点,直接表达了戍边士兵因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眠,泪水不禁滑落的情境。这种对家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是古代边疆将士普遍的情感体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最后一句“何须更向曲中吹”,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音乐所能带来的慰藉的质疑。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再美妙的音乐也无法真正抚平战士们心中的愁绪与孤独。这句话既是对音乐作用的一种反思,也暗含了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深刻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深度。
客行无晴时,涔涔如漏天。
东吴至西江,旧岁接新年。
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
略似鸭与猪,汩没泥水阑。
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
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
路人相告语,未到先长叹。
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
不辞石齧足,聊免泥没鞯。
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
轩渠尚能赋,诗人类痴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