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极。
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
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
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
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恨死人不能语。
君不见北客纷纷俱落南,先冢尽被胡尘漫。
影堂逢节具饮食,魂魄夜行溪谷山。
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极。
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
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
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
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恨死人不能语。
君不见北客纷纷俱落南,先冢尽被胡尘漫。
影堂逢节具饮食,魂魄夜行溪谷山。
这首宋代诗人周文璞的《寒食曲》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扫墓踏青的场景。首句“今年寒食好天色”点明了天气适宜,为出游增添了愉悦气氛。接着,“游人踏青行不极”写出了游人的兴致勃勃和对春光的留恋。
“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则展现了扫墓者长途跋涉,对先人的深深怀念,甚至在祭奠过程中流露出哀伤之情,泪水打湿了松柏。诗人通过“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描绘出人们在悲伤与欢乐交织中祭奠亡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又有对生者生活的短暂欢愉。
然而,诗中“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又引入了一丝讽刺,暗示了即使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内心深处仍可能隐藏着家乡的忧虑和不安,如“北客纷纷俱落南”的难民景象,以及“先冢尽被胡尘漫”的战乱痕迹。
最后两句“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恨死人不能语”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者无法回应的遗憾。结尾处以“影堂逢节具饮食,魂魄夜行溪谷山”收束,想象亡者的孤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寒食节扫墓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清明的哀思,又有生活的无奈,寓含了深刻的历史与人生哲理。
平冈儗农事,一语五日留。
今晨阻长江,风雨眠归舟。
老牛不乳犊,宁为水草忧。
念此结吾怀,人生易浇浮。
父子且有此,他人复何求。
冥冥苍山屏,㶁㶁清溪流。
童仆屡反侧,晨炊渴薪槱。
鸣鞭走泥潦,视我能来不。
行止各有时,天道匪我由。
会当息风涛,鼓柁辞鸣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