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客衢州,尝过招贤馆。
主人敬爱客,置驿极安便。
堂前花作屏,堂后竹成援。
人来铜步岭,路异玉玉县。
回头四十载,兴废眼中见。
重寻旧馆盟,井径无复辨。
沉吟茂林缺,怅望佳石转。
道逢里监门,难我曾识面。
白头相劳苦,语已涕双泫。
破屋为少留,天寒雨如线。
儿时客衢州,尝过招贤馆。
主人敬爱客,置驿极安便。
堂前花作屏,堂后竹成援。
人来铜步岭,路异玉玉县。
回头四十载,兴废眼中见。
重寻旧馆盟,井径无复辨。
沉吟茂林缺,怅望佳石转。
道逢里监门,难我曾识面。
白头相劳苦,语已涕双泫。
破屋为少留,天寒雨如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宿招贤馆》。诗中描绘了诗人儿时在衢州访问招贤馆的经历,以及四十年后再次重访时的感慨。
首句“儿时客衢州,尝过招贤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幼时访问招贤馆的情景。接着,“主人敬爱客,置驿极安便”描述了招贤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礼遇与尊重。
“堂前花作屏,堂后竹成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招贤馆内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花屏竹援,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人来铜步岭,路异玉玉县”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通往招贤馆的道路之险峻与遥远,进一步强调了招贤馆的隐秘与尊贵。
“回头四十载,兴废眼中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招贤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思考。接下来,“重寻旧馆盟,井径无复辨”写出了诗人再次回到招贤馆时,发现物是人非、旧地难辨的失落感。
“沉吟茂林缺,怅望佳石转”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怀念之情。“道逢里监门,难我曾识面”描述了诗人偶遇老友,却因岁月变迁而难以辨认的情景,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白头相劳苦,语已涕双泫”表现了诗人与老友重逢后的激动与感慨,泪水与话语交织,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而“破屋为少留,天寒雨如线”则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为了与老友多聚一会儿,即使在破败的屋檐下也愿意停留的画面,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
传呼戒徒驭,振辔转林麓。
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
兽迹不敢窥,马蹄惟务速。
虔心若斋祷,濡体如沐浴。
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
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
问我何以然,前日爱微禄。
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
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
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
男儿坎轲徒搔首,入市脱衣且沽酒。
行路难,权门慎勿干,平人争路相摧残。
春秋四气更回换,人事何须再三叹。
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
负薪客,归去来。
龟反顾,鹤裴回,黄河岸上起尘埃。
相逢未相识,何用强相猜。
行路难,故山应不改,茅舍汉中在。
白酒杯中聊一歌,苍蝇苍蝇奈尔何。
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
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
宠至乃不惊,罪及非无由。
奔迸历畏途,缅邈赴偏陬。
牧此凋弊甿,属当赋敛秋。
夙兴谅无补,旬暇焉敢休。
前日怀友生,独登城上楼。
迢迢西北望,远思不可收。
今日车骑来,旷然销人忧。
晨迎东斋饭,晚度南溪游。
以我碧流水,泊君青翰舟。
莫将迁客程,不为胜境留。
飞札谢三守,斯篇希见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