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苔纸,更用成都,粉水桃浪砑。
斗松绫纤腻,韭花字格,閒吟閒写。恰翠承朱亚。
澄心纸镇铜台瓦。孝穆管,争愿化作,珊瑚为架。
想僧庐暇。竹篱边、行散閒招,仁甫酸斋,水际月下。
共取趁拍牌名,与三唐、较量声价。
似缤粉、簇蕃锦成纨,侯鲭制鲊。
历乱红么点,江村蛮豆盈把。
碧苔纸,更用成都,粉水桃浪砑。
斗松绫纤腻,韭花字格,閒吟閒写。恰翠承朱亚。
澄心纸镇铜台瓦。孝穆管,争愿化作,珊瑚为架。
想僧庐暇。竹篱边、行散閒招,仁甫酸斋,水际月下。
共取趁拍牌名,与三唐、较量声价。
似缤粉、簇蕃锦成纨,侯鲭制鲊。
历乱红么点,江村蛮豆盈把。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人雅士在僧舍闲暇时光的雅趣生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文人墨客在自然与艺术之间自由游走的情境。
首先,“碧苔纸”、“粉水桃浪砑”、“斗松绫纤腻”等词句,描绘了文人所使用的精美纸张和质地细腻的绫罗,营造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接着,“韭花字格,閒吟閒写”则表现了文人在宁静的环境中自由挥洒文字的惬意。
“恰翠承朱亚。澄心纸镇铜台瓦。”这两句通过对比翠绿与朱红的颜色,以及使用铜瓦作为纸镇,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对细节的追求和对美的欣赏。接下来,“孝穆管,争愿化作,珊瑚为架”,通过想象将孝穆管(一种乐器)化作珊瑚架,展现出文人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想僧庐暇。竹篱边、行散閒招,仁甫酸斋,水际月下。”这几句描绘了文人在僧舍附近的竹篱边散步,与仁甫酸斋等文友相聚,享受月下的宁静时光。这种场景充满了诗意,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和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
“共取趁拍牌名,与三唐、较量声价。”这里提到文人们一起创作曲牌,并与唐代的诗歌进行比较,展现了他们对于传统艺术的尊重和创新精神。
最后,“似缤粉、簇蕃锦成纨,侯鲭制鲊。”通过比喻,将缤纷的色彩、繁复的图案与精致的食物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多样性和精细度。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墨客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追求美、享受美、表达美的独特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