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来何时,百花已飘零。
独馀堤上柳,惨淡含春荣。
扁舟复何适,延客江上亭。
顾无青玉案,何以送子行。
攀条欲相赠,上有双流莺。
流莺正求友,奈此别离情。
东风来何时,百花已飘零。
独馀堤上柳,惨淡含春荣。
扁舟复何适,延客江上亭。
顾无青玉案,何以送子行。
攀条欲相赠,上有双流莺。
流莺正求友,奈此别离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景的画面,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东风来何时,百花已飘零",点出了时序的流转和自然界中生机与凋零的交替,这种变化也隐喻着人间的情感易逝。
"独馀堤上柳,惨淡含春荣"一句,则通过对岸边孤独柳树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这里的"惨淡"二字,不仅形容了柳树的颜色,更暗示了一种情感上的淡漠与凄凉。
接下来的"扁舟复何适,延客江上亭",诗人通过对小船和江边亭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延客"一词,更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牵挂。
至于"顾无青玉案,何以送子行",则是诗人在问自己,对于即将离别的朋友,该如何用心去安排告别的礼物。这里的"青玉案"象征着珍贵和纯洁,而"何以送子行"则透露出诗人的不舍与犹豫。
最后两句"攀条欲相赠,上有双流莺。流莺正求友,奈此别离情",则是诗人想要将手中柳枝作为礼物赠送给远行的朋友,但这份别离之情,却难以用任何物品来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