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髻盘鸦二七年,新教垂手舞当筵。
夜来何事罗裙皱,祇恐凌云化作仙。
小髻盘鸦二七年,新教垂手舞当筵。
夜来何事罗裙皱,祇恐凌云化作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学习舞蹈的情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微妙的情感。"小髻盘鸦二七年",开篇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女子的发型,"小髻"暗示了她的年龄与身份,"盘鸦"则通过比喻展现了发髻的形状,整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少女形象。"二七年"点明了她的年纪,既年轻又充满活力。
接着的"新教垂手舞当筵",描述了女子在宴会上学习舞蹈的情景。"新教"表明这是她初次学习,"垂手"的动作既展示了舞蹈的基本姿态,也暗示了她对舞蹈的尊重与认真态度。"舞当筵"则将场景置于宴会之中,增加了舞蹈表演的氛围和观赏性。
"夜来何事罗裙皱",转而描写夜晚时分,女子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可能因为紧张、专注或是舞蹈动作的复杂,导致她的罗裙出现了褶皱。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女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与努力。
最后的"祇恐凌云化作仙",表达了对女子未来成就的期待与赞美。"凌云"象征着高远的目标或卓越的成就,"化作仙"则是一种浪漫化的表达,意味着女子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才华,有望达到非凡的高度,如同成仙一般。这不仅是对她当前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学习舞蹈的过程,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充满了对青春活力与追求卓越精神的颂扬。
箭头破贼弃不为,笔端射策取桂枝。
殿前脱袍改旧色,庭下折腰甘去时。
历阳郡小太守好,督邮官闲众吏嬉。
江边竹园啼竹鸡,竹里种花春过迟。
东望望夫云脚垂,烟雨隔岸风樯攲。
湿雁不起沙上嘶,君思历乱如盎丝。
仲月霜气严,朝来厚如雪。
鸿雁各南飞,羽毛将恐折。
征途履以足,侵骨寒于铁。
得罪此为轻,君恩大欢悦。
祢衡负其才,沉没鹦鹉洲。
李白负其才,飘落沧江头。
后亦多效此,才薄空羁囚。
文章本济时,反不能自周。
吾尝戒吾曹,慎勿异尔流。
臧仓毁孟轲,桓魋迫圣丘。
虽云推之天,未免皇皇求。
吾今重子学,无力荐公侯。
行当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霜花如鹄毛,万里点枯槁。
晓入蓬池道,寒侵苏合袍。
重来社栎长,旧寄里门高。
去事黄丞相,无辞执板劳。
西河风俗厚,尚翅古所闻。
子夏有遗庙,干木有遗坟。
太守下车日,当先此二君。
不必汾水上,秋风看雁群。
东家红梅开出墙,墙西女儿学新妆。
春风引客白日长,天河绿水浮鸳鸯。
摘花赠渠到渠处,更问鸳鸯寄声去。
昨日吴郎坐上时,袖中小字鸳鸯付。
酒虽入唇不能醉,醉得人心是朝暮。
朝愁衾枕旧薰香,暮愁霰雪飘如絮。
听他双韵舞伊州,舞彻夭妍不转头。
众人笑语曾不语,肠作车轮一万周。
屈节请还无甚愧,当时麈尾自驱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