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清明,轻寒轻暖,春剩些些。
花褪莺慵,苔浓蝶懒,闲掩窗纱。梦醒宝鼎烟斜。
又柳外,红摇暮霞。怨杀东风,一年春事,都付杨花。
过了清明,轻寒轻暖,春剩些些。
花褪莺慵,苔浓蝶懒,闲掩窗纱。梦醒宝鼎烟斜。
又柳外,红摇暮霞。怨杀东风,一年春事,都付杨花。
这首《柳梢青·春暮》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与情感。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转换的微妙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过了清明,轻寒轻暖,春剩些些。”开篇点明时节,清明已过,春意渐淡,轻寒与轻暖交替,暗示着春天的余晖正在消散。这种细腻的温度变化,仿佛是大自然在缓缓告别春天,为即将到来的夏天铺垫。
“花褪莺慵,苔浓蝶懒,闲掩窗纱。”接着,词人通过花、莺、苔、蝶等自然元素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春末的氛围。花朵褪去鲜艳,莺鸟变得慵懒,苔藓生长茂密,蝴蝶也显得懒散。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展现了春天的逐渐消逝,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
“梦醒宝鼎烟斜。又柳外,红摇暮霞。”梦醒之后,只见香炉中烟雾缭绕,似乎在诉说着春日的回忆。而远处的柳树下,晚霞映照,红光摇曳,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这里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怨杀东风,一年春事,都付杨花。”最后,词人直抒胸臆,将对春天的眷恋与惋惜之情推向高潮。东风虽好,却无情地催促着春天的离去,使得一年的春景,最终化作了漫天飞舞的杨花。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
整首词通过对春暮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
六十三泉天井派,山夹如城扼其隘。
以资运道水满盈,白龙受缚岸为械。
可惜多浊泥,酿味非沆瀣。
打门贳尝之,夜尽无酒卖。
鸣呼荷花旖旎柳娉婷,醉魄千年唤不醒。
楼空此乐无人继,胜有东山隔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