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林下始知春。
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林下始知春。
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竹、幽兰与水仙在画中的和谐共处,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诗人以“百草千花日夜新”开篇,巧妙地将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象与画中之景相联系,暗示了艺术作品能够捕捉并展现时间的流转。
“此君林下始知春”,“此君”指的是竹子,在这里借指画中的竹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竹子在春天到来时展现出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的状态,同时也暗含了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意义,寓意着高洁与坚韧。
接着,“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梅、兰、竹、水仙与“娇女”的外貌进行对比,强调了这些植物内在品质的高贵与独特。这里的“令色”指的是美丽的容颜或外表,“娇女”则比喻为美丽而娇弱的女子。而“幽香似德人”则是说这些植物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们散发出的香气却如同品德高尚之人,寓意着内在美远胜于外在美。
整首诗通过对四种植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内在品质与美德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浮生只如此,强进欲何为。
要路知无援,深山必遇师。
怜君明此理,休去不迟疑。
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瑞雪不散抱层岭,阳谷霞光射山顶。
薙草披沙石窦开,生金曜日明金井。
虞衡相贺为祯祥,畏人采攫持殳戕。
羊驰马走尘满道,郡邸封章开建章。
君王俭德先简易,赡国肥家在仁义。
山泽藏金与万人,宣言郡邑无专利。
闾阎少长竞奔凑,黄金满袖家富有。
驩心蹈舞歌皇风,愿载讴歌青史中。
采撷黄姜蕊,封题青琐闱。
共闻调膳日,正是退朝归。
响为纤筵发,情随綵翰飞。
故将天下宝,万里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