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萧条景,江澜客夜愁。
家山无限思,把酒倚高楼。
万里萧条景,江澜客夜愁。
家山无限思,把酒倚高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的游子形象,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首句“万里萧条景”,开篇即以“万里”二字展现出辽阔的空间感,加之“萧条”一词,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仿佛诗人置身于无尽的荒野之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冷清而空旷。这样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相呼应,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次句“江澜客夜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和愁绪。江水在夜晚的波澜中翻滚,不仅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漂泊生活的不易。在这里,“江澜”与“客夜”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无情,另一方面则突出了人的渺小与无助,以及在旅途中所承受的孤独与寂寞。
后两句“家山无限思,把酒倚高楼”,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面对如此广阔的天地和无尽的思念,诗人只能借助饮酒来暂时忘却心中的愁苦,借以寄托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然而,即便是在高楼之上,也无法摆脱那份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这里的“把酒”不仅是一种行为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物质的慰藉来缓解精神上的痛苦,但最终却发现,无论身处何地,那份对家的思念始终难以割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的孤独、忧愁以及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真挚动人,成功地勾勒出一个远离故土、心系家乡的游子形象。
是谁散打虾蟆鼓,声声恰环邻屋。
逗破黄昏,敲残白晓,不管离人眠熟。跳珠撒菽。
似玉虎牵丝,桐鱼呼粥。
记否当场,筝琶滚遍六州曲。
严城曾伴刁斗,正边烽夜警,急响相续。
旧事心惊,长途耳倦,孤枕那禁枨触。更阑转促。
又搀入寒鸡,数声咿喔。催堕镫花,背人红簌簌。
香沁疏篱,菊英谁伴,芙蓉千瓣含烟。
与鹅黄相映,弄粉争妍。
朱颜一日能三醉,向白衣,笑更嫣然。
九华佳色,玉杯共泛,不觉忘天。折取插鬓翩翩。
向酒家乱掷,胜似金钱。与新辞芳艳,分付婵娟。
长红小白同低唱,更一朵、当锦双缠。
拒霜辛苦,因公晚景,一倍相怜。
丹葩素蕊,与心华争放。天女持来笑相向。
胆瓶中、朵朵春色撩人,深护取,莫遣风吹半飏。
峤南无月令,元夕芳菲,已逐流莺乱枝上。
集中插偏多,萱共夭桃,蔷薇畔、海棠三两。
但注水、空生不须根,任好在房栊,露华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