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相分临控列州,理官高选用儒流。
风生使节声华旧,地近台垣宠数优。
南土政平多暇日,西山气爽入新秋。
公馀若过滕王阁,烦为题诗在上头。
上相分临控列州,理官高选用儒流。
风生使节声华旧,地近台垣宠数优。
南土政平多暇日,西山气爽入新秋。
公馀若过滕王阁,烦为题诗在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朝廷高官被派遣至地方治理的情景,展现了其德才兼备、深受朝廷器重的形象。诗中以“上相”、“理官”点明其身份地位之高,通过“风生使节声华旧”一句,不仅赞扬了其过往的功绩与声望,也暗示了其此次赴任将带来新的影响和变革。“地近台垣宠数优”,则进一步强调了其职位的显赫与受到的特殊恩宠。
“南土政平多暇日,西山气爽入新秋”两句,既描绘了地方的治理成效显著,百姓生活安定,又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了官员治理下的环境之美。最后,“公馀若过滕王阁,烦为题诗在上头”,表达了对官员在公务之余能欣赏美景、留下墨宝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其才华与风雅的赞赏。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官员个人形象、治理成效以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与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君王取天下,有人将甲兵。
君王得天下,有人相升平。
我欲介其间,区区安取成。
莫若归养高,高卧嵓之扃。
直使万乘意,慕仰非鸿冥。
身虽隐渔钓,心岂忘朝廷。
常虑天下定,君王志骄盈。
群臣习见闻,力谏不尔听。
不有不臣者,不足回其清。
商山四老人,用是定西京。
潜希绝世躅,万一助皇明。
年当建武日,上下咸清宁。
所怀忆不陈,终焉为客星。
如何逸民传,乃有狂奴名。
六载心闲类死灰,岂期朝奖念粗材。
凤衔君命从天降,鹊喜邮音度岭来。
恩重乍惊三采绶,使专仍咏一枝梅。
切磋甫得依贤检,疾恶刚肠愈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