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曾此濯尘缨,七里寒滩分外清。
少日决科虽失意,全家肥遁岂无成。
蛟龙窟宅身如寄,泉石膏肓诗有声。
虽与子陵同一律,不将丝线钓虚名。
先生曾此濯尘缨,七里寒滩分外清。
少日决科虽失意,全家肥遁岂无成。
蛟龙窟宅身如寄,泉石膏肓诗有声。
虽与子陵同一律,不将丝线钓虚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升之的作品,名为《题清芬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诗篇。
开头两句“先生曾此濯尘缨,七里寒滩分外清。”写的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濯尘缨”意指洗净尘世之缰绳,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同时,“七里寒滩分外清”则描绘了一幅幽静清冷的自然景象,表明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独立于世的生活状态。
接着两句“少日决科虽失意,全家肥遁岂无成。”诗人谈及自己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但全家依然过着丰裕安逸的生活,暗示了对于功名利禄并不计较的心态。
中间两句“蛟龙窟宅身如寄,泉石膏肓诗有声。”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融入,以及通过诗歌来表述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和情感。
最后两句“虽与子陵同一律,不将丝线钓虚名。”诗人自比于古代高士,虽然与他们在文学上有着相似的追求,但决不为了虚名而勉强自己去做些什么。这表明了诗人的独立和清高的个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超然世俗的生活态度,以及其深厚的文学修养。
庭锁荒芜独夜吟,西风吹动故山心。
三秋木落半年客,满地月明何处砧?
渔唱乱沿汀鹭合,雁声寒咽陇云深。
平生只有松堪对,露浥霜欺不受侵。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
白头渔子摇苍烟,鸂鶒眠沙晓惊起。
沙头龙叟夜叹忧,铁笛未响春风羞。
露寒紫藟结新愁,城角泣断关河秋。
谪仙欲识雷斧手,刬却古今愁共丑。
鲸游碧落杳无踪,作诗三叹君知否。
瀛洲一棹何时还,满江宫锦看湖山。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
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
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
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
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
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