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危亭为少留,亭前暝色已供愁。
更听画角声悲壮,愈使愁人厌远游。
晚上危亭为少留,亭前暝色已供愁。
更听画角声悲壮,愈使愁人厌远游。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其十八)》。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非常细腻。
“晚上危亭为少留”,这里的“晚上”指的是傍晚时分,“危亭”则是高处的亭子,诗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这座亭子,是为了寻求一份静谧和安宁。"为少留"表明诗人想要在这个地方多停留片刻,享受这份孤独与自然的交融。
“亭前暝色已供愁”,“亭前”指的是亭子的前面,“暝色”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景象。"已供愁"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已经被这宁静的自然环境所滋养,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在为诗人的情感提供着氛围。
“更听画角声悲壮”,“更听”意味着诗人不仅看到了景象,还特别留意到声音,“画角”指的是古代乐器之一的角抵发出的声音,这里可能是远处传来的音乐。"悲壮"则形容这声音带给人的情感,既有悲凉之感,又有一种雄壮的气概。
“愈使愁人厌远游”,诗人被这种悲壮的声音所触动,内心的忧愁更加深沉。这里的“愈”字意味着更加、越发,“厌远游”则表达了诗人对远行旅游的不再感兴趣,因为内心的忧愁已经使得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疲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诗中使用了“危亭”、“暝色”、“画角声悲壮”等意象,使读者仿佛能够置身于诗人所在的环境之中,感受到他的忧愁和对远方的淡漠。
盘之中造盘之阻,绿嶕峣隐青莲宇。
到来精舍据其巅,春霭山云互吞吐。
老僧面比瘦石枯,南宗棒喝全茫乎。
住山却是本来相,何用䛁䛁辨有无。
松籁涧琴皆净致,一窗延得千峰翠。
岩花放不入时妍,由来物各从其类。
仙风谡谡吹我裳,便寻归径我马黄。
乘兴应留兴不尽,偶游亦廑游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