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翠浮天,闹红隔地,不知身在蓬壶。玉笛谁家。
吹来花气模糊。
江帆水鶒平林杪,带云痕、还有还无。
更风梳冷碧,斜阳千里烟芜。
亭台别擅沧浪胜,倚画筒诗铫,此乐能孤。
夕色催归,何堪酒半钟初。
银蟾夜浸帘波阔,让仙坛、鹤影来扶。
傥相呼,醉梦同依,耐得清癯。
远翠浮天,闹红隔地,不知身在蓬壶。玉笛谁家。
吹来花气模糊。
江帆水鶒平林杪,带云痕、还有还无。
更风梳冷碧,斜阳千里烟芜。
亭台别擅沧浪胜,倚画筒诗铫,此乐能孤。
夕色催归,何堪酒半钟初。
银蟾夜浸帘波阔,让仙坛、鹤影来扶。
傥相呼,醉梦同依,耐得清癯。
这首《高阳台》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开篇“远翠浮天,闹红隔地”,以远山与近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玉笛谁家”一句,引入了悠扬的笛声,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随后,“江帆水鶒平林杪,带云痕、还有还无”描绘了江面上帆船与水鸟的和谐共处,以及云朵轻盈飘忽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动态之美。
“更风梳冷碧,斜阳千里烟芜”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景色,冷碧的水面被微风吹拂,斜阳洒落,远处的烟雾缭绕,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最后,“亭台别擅沧浪胜,倚画筒诗铫,此乐能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享之乐,通过亭台楼阁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夕色催归,何堪酒半钟初”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夕阳西下,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饮酒未尽之时,却已到了归家的时候。接下来,“银蟾夜浸帘波阔,让仙坛、鹤影来扶”描绘了夜晚月光洒满水面的景象,以及仙坛上鹤影翩翩的神秘氛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最后,“傥相呼,醉梦同依,耐得清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享受这份清雅之乐,即使生活简朴也能心满意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哲学思考。
登高极望,正凄凉、满眼悲风冷雨。
多少春华摇落后,回首但伤迟暮。
怪字空书,奈何频唤,此意堪谁诉。
疏狂自笑,青衫无限尘土。
那更拾翠情慵,凌云笔老,病卧苍江渚。
旧恨新愁千万种,怎得朱颜长驻。
红锦缠头,金貂贳酒,事事都轻负。
唾壶频击,此生不信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