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无咎哀辞二首·其二》
《无咎哀辞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昭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才屈千人未易量,妙年文采已飞扬。

终身祇得一麾守,后日空留万丈光。

风驭不来成寂绝,玉楼何在隔苍茫。

可堪回首鱼峰路,满崦青松照夕阳。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昭玘所作的《无咎哀辞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对逝者生前才华与成就的追忆,以及对其身后影响的感慨,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首句“才屈千人未易量”,开篇即以“才”字点题,表达了对逝者才华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才能足以超越千人,难以衡量。接着“妙年文采已飞扬”一句,进一步描绘了逝者年轻时文采斐然、光彩夺目的形象,强调其早年的卓越成就。

“终身祇得一麾守,后日空留万丈光”两句,通过对比逝者一生的平凡与死后留下的巨大影响力,表达了对逝者虽未能在生前实现更大抱负,但其精神与成就将永存人间的感慨。这里“一麾守”象征着职位或官职,“万丈光”则比喻其深远的影响和不朽的名声。

“风驭不来成寂绝,玉楼何在隔苍茫”两句,运用神话般的意象,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得到天界接引,只能孤独地留在人间的遗憾。同时,“玉楼”作为仙境的象征,也暗示了逝者灵魂的归宿,而“隔苍茫”则强调了这种距离感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最后,“可堪回首鱼峰路,满崦青松照夕阳”两句,通过描述逝者曾经走过的鱼峰路,以及沿途满山青松在夕阳下映照的景象,既是对逝者生前足迹的回忆,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青松常青,象征着逝者品格的永恒,而夕阳的余晖则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才华与命运深刻思考的哲学意味。

作者介绍

李昭玘
朝代:宋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猜你喜欢

题孟处士宅

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

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

(0)

送朱大游塞

岁暮一为别,江湖聊自宽。

且无人事处,谁谓客行难。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苍苍远山际,松柏独宜寒。

(0)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

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0)

文公讲堂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0)

送颜韶

迁客犹未老,圣朝今复归。

一从襄阳住,几度梨花飞。

世事了可见,怜君人亦稀。

相逢贪醉卧,未得作春衣。

(0)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

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绝。

独坐山中兮对松月,怀美人兮屡盈缺。

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松幽幽吟劲风。

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