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文公讲堂》。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怀念和反思。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这里的“文公”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学者或官员,其名字已不为后世所知,但其事迹仍然被四川(古称蜀地)的人们传颂。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文化名人的敬仰,以及他们遗产的无常。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讲席指的是古代学者讲授经典的地方,这里已经空旷无人,所谓的“高台”可能是指讲堂或其他建筑物。诗人在问,当初那些宏伟的建筑和文化盛会何时能再次完整地呈现出来。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丰碑通常指的是记录历史事件或人物功绩的石碑,但现在这些碑上的文字已经被时间磨灭,不复存在。诗人感慨于历史的消逝和遗忘,没有人能知道那些事件到底发生在哪一年。
整体而言,这几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面对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沉思。岑参以其深厚的历史感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勾勒出了一幅历代文人的哀叹画卷,让读者在沉浸于诗句中,能够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与情感交流。
危楼一角,层雉长淮绕。
半亩故园荒,荡诗愁、辋川残稿。
登高作赋,裙屐过江多,萸佩紫,菊簪黄,料理成秋笑。
飘萧落叶,经夕霜华饱。
辽鹤悄无言,有东风、旧愁未扫。
冲泥去马,吹泪水西桥,斜照里,暮烟寒,目断神州道。
盼秦淮、满湖烟水,夕痕飞上帘幌。
莫愁生小湖边住,风月南朝谁访。开蕊榜。
算第一、名花第一名流赏。斜阳画舫。
有翠栌双枝,红窗六柱,日日打兰桨。
髯翁老,铁板铜琶豪唱。刚肠为汝柔荡。
青山红粉销魂窟,白发尊前无恙。卿莫忘。
道有个、狂奴脉脉生霞想。脂奁未傍。
便对影闻声,蓬山不远,环佩水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