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共红尘迹渐疏,画檐愁见燕归初。
无端有寄闲消息,肠断萧娘一纸书。
已共红尘迹渐疏,画檐愁见燕归初。
无端有寄闲消息,肠断萧娘一纸书。
这首诗《集古·谩书》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与情感的深切怀念。
首句“已共红尘迹渐疏”,诗人以“红尘”象征纷扰的世界,暗示自己与世俗渐行渐远,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接着,“画檐愁见燕归初”一句,借燕子归巢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燕子的归来,既是自然界的轮回,也引发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孤独与寂寞的愁绪。
“无端有寄闲消息”,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突然收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但这消息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引发了他的思绪。这里的“闲消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闲话,而是指那些不经意间触及心灵深处,引发强烈情感波动的信息,可能是远方友人的问候,也可能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最后一句“肠断萧娘一纸书”,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核心。萧娘,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指代女子,这里特指诗人思念的对象。一封简短的信件,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让诗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以至于“肠断”。这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更是对那段无法重来的时光、那份曾经拥有的情感的深深怀念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坚韧。
澄江点点残霞,俨然昔日真人气。
偶来登眺,海天空阔,下临无地。
江北江南,青山对面,晚云如髻。
向天公搔首,惊人好句,索此处,高吟耳。
多少梁陈旧迹,都付斜阳影里。
茫茫今古,有谁认得,临春结绮。
乘兴而来,不须留恋,早归休矣。
怕今朝、石燕兴亡,感叹凌风飞起。
倦羽惊风,渺天涯寄泊,沉哀何地。
残夜梦回,还疑醉歌燕市。
冰霜暗忆胡沙,怅一霎、红心都死。
鸿唳,料征程怕近,长虹孤垒。遗恨付流水。
剩荒原夜黑,怨啼新鬼。莫自泪枯,谁遏涨天鲸沸。
须知玉树声妍,浑不解、人间愁味。
无寐,听寒涛、断魂潮尾。
兆应丰年,下重帷沈郎,腰瘦歌雪。
互祝羌池,倦羽鹿车停发。
袅袅睛丝不断,被落雁、数声弹绝。
浮尘隘、通计彭殇,平原高冢留骨。邹枚赋心已歇。
奈时当缟纻,何以为别。肮脏须存,穷岂挫人之物。
聊屈匡扶巨手,刻画到、陈隋妖袜。
灯前只、满汎兰觞,麝煤庭下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