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不成寐,缺月向人斜。
更漏传三鼓,寒灯落一花。
穷愁长伴客,幽梦只还家。
烽火何时息,吾生未有涯。
秋宵不成寐,缺月向人斜。
更漏传三鼓,寒灯落一花。
穷愁长伴客,幽梦只还家。
烽火何时息,吾生未有涯。
这首元代诗人吴景奎的《旅夜》描绘了秋夜旅人的孤寂与忧虑。首句“秋宵不成寐”直接表达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情境,透露出内心的不宁静。"缺月向人斜"通过描绘缺月斜照,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
“更漏传三鼓”进一步刻画夜晚的漫长,三更已过,时间的流逝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寒灯落一花"则以细微的细节——寒夜中灯火摇曳,偶尔落下的一朵火花,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冷寂和生活的艰辛。
“穷愁长伴客”直抒胸臆,道出了旅人无尽的穷困和愁苦,这种愁绪如影随形,无法摆脱。"幽梦只还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渴望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最后两句“烽火何时息,吾生未有涯”,诗人借烽火战争的意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以及对自己人生无尽苦难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在动荡时世中的漂泊之苦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层崖如立壁,秀润初欲溜。
下有癯道人,异时妙基构。
为山不为屋,岂待吉日戊。
轩成玉满家,不减朱门富。
松篁既崔错,云雾亦臻凑。
霜威入松骨,古滑咽泉窦。
谷风卷檐回,浩荡金石奏。
骚骚乌夜啼,鼎鼎雉朝雊。
时于藤萝中,便捷一猿透。
客来坐胡床,纸帐卷轻皱。
儿童敬杖屦,文史当俎豆。
微薰出小鼎,长瓶上虚甃。
此乐师有馀,何为尚奔走。
记我识师初,昂昂野鹤瘦。
风姿入清古,气象脱凡陋。
我游山海间,未获一角兽。
如师能几何,不落馀子后。
师如佳少年,气出万夫右。
平生千钧弩,要以一手彀。
虽未须眉苍,典刑已可候。
汲深非短绠,善舞属长袖。
愿君浚其源,故道或可复。
功成归此轩,趺坐了昏昼。
《润屋轩诗》【宋·饶节】层崖如立壁,秀润初欲溜。下有癯道人,异时妙基构。为山不为屋,岂待吉日戊。轩成玉满家,不减朱门富。松篁既崔错,云雾亦臻凑。霜威入松骨,古滑咽泉窦。谷风卷檐回,浩荡金石奏。骚骚乌夜啼,鼎鼎雉朝雊。时于藤萝中,便捷一猿透。客来坐胡床,纸帐卷轻皱。儿童敬杖屦,文史当俎豆。微薰出小鼎,长瓶上虚甃。此乐师有馀,何为尚奔走。记我识师初,昂昂野鹤瘦。风姿入清古,气象脱凡陋。我游山海间,未获一角兽。如师能几何,不落馀子后。师如佳少年,气出万夫右。平生千钧弩,要以一手彀。虽未须眉苍,典刑已可候。汲深非短绠,善舞属长袖。愿君浚其源,故道或可复。功成归此轩,趺坐了昏昼。
https://shici.929r.com/shici/lvYfUeA.html
视国如视家,爱民如爱子。
秉心金石坚,古人概如此。
今人亦古人,但患物转徙。
遑遑声利间,自不明本已。
安能使元元,一以父母比。
问其所居位,广分国百里。
问其所食禄,尽出民骨髓。
奈何莫之思,颠倒以为是。
祖道于今古,问学妙穷理。
内重外物轻,识者久叹美。
宰制得耒阳,何啻牛刀委。
导达圣主恩,千仞决溪水。
雨旸随指呼,丝谷饫邻鄙。
明神实听之,日夜介福祉。
君虽不求通,轩冕自难已。
工部有英灵,吾知为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