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作幽讨,有庵如此深。
佛灯明老屋,秋日淡疏林。
柏树祖师意,松楸老子心。
十年弃坟墓,洒泪一悲吟。
信步作幽讨,有庵如此深。
佛灯明老屋,秋日淡疏林。
柏树祖师意,松楸老子心。
十年弃坟墓,洒泪一悲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名为《游古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和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信步作幽讨,有庵如此深。”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漫步,偶然发现一座隐秘而又深远的庙宇。这里的“信步”表达了一种随性而行的态度,而“有庵如此深”则展现出这处幽静之地的神秘感。
“佛灯明老屋,秋日淡疏林。” 这两句转换了画面,诗人进入庙宇,见到昏黄的佛灯照亮了古老的建筑,同时秋日的阳光穿过稀疏的树林。这里“佛灯明老屋”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情绨,而“秋日淡疏林”则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寂静与凄凉。
“柏树祖师意,松楸老子心。”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佛教和道家哲学的赞美。柏树常被比喻为坚韧不拔,而松树则象征着长寿与坚持;“祖师”指的是佛教中的高僧,“老子”则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尊称。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哲学思想的深刻领悟。
“十年弃坟墓,洒泪一悲吟。”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的回忆与缅怀。诗人在经过十年的时间后再次踏足这片曾经有过情感联系的地方,不禁落泪,发出悲凉的叹息。这不仅是对逝去时光的哀悼,也是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一种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佛教与道家哲学的赞美,勾勒出了一幅既有深远意境又充满个人情感的山水画卷。
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
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
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
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
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
啜茶犹满瓯,改诗忽盈卷。
君亦疑勿药,春和可为乐。
仙家桃最红,同践天台约。
多愁积如山,令君心不闲。
残疴故未去,涩啬肠腑间。
岳僧有烈剂,倒箧得馀惠。
服之汗翻浆,事与东流逝。
啼妻无完裙,弱子犹哀麇。
诗人例穷苦,穷死更怜君。
君如三秋草,不见一日好。
根荄霜霰侵,萎绝嗟何早。
哭君日无光,思君月照床。
犹疑君不死,猛省欲颠狂。
昨者君未疾,相过不论日。
晴窗春剪蒲,寒炉夜煨栗。
石阶苔藓中,犹有旧行踪。
忧心不能寐,无梦得相逢。
君诗如贾岛,劲笔斡天巧。
昔为人所称,今为人所宝。
石峰云有地,葬从朋友议。
须求侍郎铭,难见山民字。
平生翁与徐,南去久无书。
不知闻信后,涕泪当何如。
写池烟水暮,宛是西川路。
虚言楚客招,终感向生赋。
《哀山民》【宋·赵师秀】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啜茶犹满瓯,改诗忽盈卷。君亦疑勿药,春和可为乐。仙家桃最红,同践天台约。多愁积如山,令君心不闲。残疴故未去,涩啬肠腑间。岳僧有烈剂,倒箧得馀惠。服之汗翻浆,事与东流逝。啼妻无完裙,弱子犹哀麇。诗人例穷苦,穷死更怜君。君如三秋草,不见一日好。根荄霜霰侵,萎绝嗟何早。哭君日无光,思君月照床。犹疑君不死,猛省欲颠狂。昨者君未疾,相过不论日。晴窗春剪蒲,寒炉夜煨栗。石阶苔藓中,犹有旧行踪。忧心不能寐,无梦得相逢。君诗如贾岛,劲笔斡天巧。昔为人所称,今为人所宝。石峰云有地,葬从朋友议。须求侍郎铭,难见山民字。平生翁与徐,南去久无书。不知闻信后,涕泪当何如。写池烟水暮,宛是西川路。虚言楚客招,终感向生赋。
https://shici.929r.com/shici/IzIYaU4tvN.html
身如槁木藏春色,眼似澄江映秋碧。
洞庭湖上月同圆,石廪峰前人不识。
从来说法闹云林,直措人心定难得。
岂关佛运有穷通,自是担肩无膂力。
看君古井直浪尽,阅世空花等尘寂。
虽然独饭一盂香,争似分甘千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