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曾闻叫,悲哉失侣音。
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
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
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
山寺曾闻叫,悲哉失侣音。
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
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
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食鹿肉谢正仲见馈》,通过对山寺中鹿鸣的描绘,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生存抉择的感慨。首句“山寺曾闻叫”引入了鹿鸣的场景,而“悲哉失侣音”则传达出鹿因失去同伴而发出的哀伤之声。接下来,“能鸣终召祸”暗示了鹿因叫声引来捕猎者的不幸,而“善走竟成禽”则揭示了即使擅长奔跑也难逃被捕的命运。
诗中“设罟须新雨”描绘了猎人利用新雨后的有利条件设网捕鹿,显示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寻踪恋旧林”则表达了鹿对熟悉环境的眷恋,然而这最终未能改变它们被追杀的命运。最后两句“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直抒胸臆,诗人感叹在衰老之年,为了生存不得不以鹿肉为食,对于这种生杀之事,心中又该有多少无奈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鹿的遭遇表达了对世间生灵命运的同情和对生存法则的反思。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猿鸣三峡里,行客旧沾裳。
复道从兹去,思君不暂忘。
开襟春叶短,分手夏条长。
独有幽庭桂,年年空自芳。
四月八日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
八月五日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
开元九年燕公说,奉诏听置千秋节。
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
清乐灵香几处闻,鸾歌凤吹动祥云。
已于武库见灵鸟,仍向晋山逢老君。
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梨园第子传法曲,张果先生进仙药。
玉座凄凉游帝京,悲翁回首望承明。
云韶九奏杳然远,唯有五陵松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