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凋零的荷花图景,通过对荷花凄美画面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哀愁。
“不耐高风怕冷烟”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在秋风中的脆弱,它们无法承受那吹拂过水面的凉意,也害怕随之而来的萧瑟之感。这些细微的情感,使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界的无常。
“瘦红欹委倒青莲”中,“瘦红”形容荷花在秋天变得单薄且颜色暗淡,失去了夏日的繁盛与明丽。而“欹委”一词则描绘了它们随风摇摆、甚至倒伏的姿态。这里的“青莲”指的是尚未完全凋零的荷花,它们在绿色的叶片间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两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则通过诗人的动作来强化这种哀愁之情。诗人似乎是在寂静中,轻轻地将未完全凋谢的荷花收集起来,用衣袖盛装那最后的花香,全天都沉浸在这份对逝去美好的怜悯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凋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对生命易逝、美好难久的深切感慨。这种情怀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更是一种文化中的共鸣,与古代文人对于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普遍哀愁相呼应。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官柳叶尚小,长安春未浓。
送君浔阳宰,把酒青门钟。
水驿楚云冷,山城江树重。
遥知南湖上,只对香炉峰。
登天门兮坐盘石之磷?,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
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
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
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见羽人。
重曰:天门兮穹崇,回合兮攒丛。
松万接兮柱日,石千寻兮倚空。
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
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