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陈拾遗赠竹簪》
《答陈拾遗赠竹簪》全文
唐 / 张九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shízèngzhúzān
táng / zhāngjiǔlíng

jūnchángzhìyīnzhīxīn
lóngzhōngjiéfēidàimàozān

yōuxiāngzhòngdiāohuásuǒrèn
wèijūnānshǒushì怀huáidàijiānjīn

注释
与君:与你。
尝此志:共怀此志。
因物:借外物。
复:更。
知心:理解彼此内心。
遗我:赠我。
龙钟节:苍老斑驳的竹节。
非无:并非没有。
玳瑁簪:珍贵的玳瑁发簪。
幽素:清雅质朴。
宜:最为。
相重:相宜。
雕华:过分雕饰华美。
岂所任:岂能承受。
为君:为你。
安首饰:妥善安置头饰。
怀此:怀揣此物。
代兼金:胜过金银财宝。
翻译
我曾与你共怀此志,借外物更深刻理解彼此内心
你赠我苍老斑驳的竹节,并非没有珍贵的玳瑁发簪
清雅质朴最为相宜,过分雕饰华美岂能承受
为你妥善安置头饰,怀揣此物胜过金银财宝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诗歌,通过对物品的赋予和记忆来传递情感。诗人将一枚龙形的簪子作为友情的象征赠送给远方的朋友,这件物品不仅承载了珍贵的情谊,更寄托着深厚的友情。

"与君尝此志, 因物复知心" 表明诗人与对方曾共同怀有某种志向或理想,而通过这件物品又唤醒了彼此之间的心灵联系。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描述了这件礼物的珍贵,它如同古代皇室所用的龙形玉器一样尊贵。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这两句强调了这份情谊和赠送之物都应被珍视,不应被轻忽。

最后两句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表示诗人希望朋友戴上这个簪子,既是为了装饰,也是在心中怀念着这份难得的友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来美好祝愿的寓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赠送之物强调了深厚的情谊和不变的友情,是一篇情感真挚、意蕴深长的作品。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朝代:唐   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生辰:678-740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猜你喜欢

初寒自述示元肃

西风吹细雨,短榻怯青绫。

多病如衰老,清闲似懒僧。

灶留烧药火,窗废读书灯。

江上芙蓉发,看花策瘦藤。

(0)

夏日

夏日诚堪畏,朝来照满扉。

行天如火赤,愈觉助炎威。

(0)

连夜得有关晓因之梦八首·其七

那知仍是梦中人,只道如仙现厥身。

从此红颜能永驻,世间不更有残春。

(0)

蛾眉七绝百首·其八十五

恨石空衔莫补天,推波翻欲浸桑田。

任他如梗随流去,袍笏凭人一线牵。

(0)

蛾眉七绝百首·其八十四

一点灵犀万里心,娟娟秋水仰多金。

列仙不与还丹服,却助妖符滋病侵。

(0)

蛾眉七绝百首·其六十八

厨下调羹重选材,家珍依旧付舆台。

盐梅无与汪端分,豚酒空歌赤凤来。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