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0)
翻译
凤凰装饰的佛寺直侵云霄半空,彩虹般的旌旗依靠在太阳旁边。
散落的花瓣如同多宝塔般美丽,音乐响起遍布着金色的田野。
当时的菊花像仙酒一样芬芳,秋天的兰花触动了皇帝的睿智诗篇。
香气弥漫的街道渐渐进入傍晚,清静的道路伴随着帝王归于天际。
注释
凤刹:装饰有凤凰形象的佛寺。
侵云:直插云霄,形容非常高。
虹旌:如彩虹般绚烂的旗帜。
倚日边:靠在太阳旁边,形容位置高且显眼。
散花:散落的花瓣。
多宝塔:佛教中象征富贵与智慧的塔。
张乐:演奏音乐。
布金田:遍布金黄色的田野,形容场面华丽。
时菊:当季的菊花。
芳仙酝:芳香如同仙人酿造的酒。
秋兰:秋天的兰花。
睿篇:皇帝写的充满智慧的诗文。
香街:香气弥漫的街道。
稍欲晚:渐渐到了傍晚时分。
清跸:清理道路,确保畅通无阻,通常指帝王出行时的情景。
扈归天:护送帝王返回天宫,比喻帝王去世或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佛教礼仪图景,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气息和美丽的自然景象。开篇“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浮屠的雄伟与神圣,它似乎连通天地,与云共舞,与彩虹相依,彰显了佛教建筑在诗人心中的庄严和崇高。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两句,则是对慈恩寺内景的描绘。宝塔上散落的花瓣与张开的音乐节目,以及布满金色的田野,无一不展示了佛教盛会时的热闹与辉煌。

接下来的“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两句,是对当时和诗人心境的一种描绘。菊花代表高洁,兰草象征君子之德,加上“仙酝”一词,更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两句,则是对日落时分寺庙周遭氛围的一种描写。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离别与回归的情感,佛教礼仪结束后,一切都回归于宁静和清净,而诗人的心也随之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宗教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次韵秋园晚兴

残照离离带远林,秋园晚色豁尘襟。

玉栏风细梧桐落,石窦烟涵蟋蟀唫。

题句恨无堪刻竹,归巢喜有倦飞禽。

金钱满地知谁惜,醉卧苍苔兴独深。

(0)

次韵刈麦

宦海风波已倦游,东山生计老春秋。

杜鹃啼歇桑重绿,梅雨晴初麦乍收。

饼饵香风新足慰,流移此日故还稠。

巢由何与唐虞事,自是江湖魏阙忧。

(0)

癸酉秋苦雨·其一

带雨閒云西复东,朝昏巫女意匆匆。

蓬瀛望绝连天雾,湖海波翻蓦地风。

临水花涵青镜里,看苔人在翠帷中。

炊珠爨桂秋将晚,秪有题诗兴未穷。

(0)

六月二十九日过小庄

丘壑崎岖偶一经,暄炎适得片时清。

主人十里春来少,桃李千株子已成。

欲去未能窥晚照,乍醒还醉听啼莺。

年来何事城中久,书阁留人不放行。

(0)

次韵壬申元日大雪

才看青鸟启芳辰,滕六飞花烂目新。

带雨无声潜入夜,裁冰不解暗生春。

年登南亩知谁卜,日醉东风乐更真。

十四飞鸿促银烛,不知斗柄转高旻。

(0)

即景

八月淮海客孤城,高斋暮景何如情。

孤鸿落日天边去,双杵秋风月下鸣。

满地花飞红雪冷,一庭竹合翠云平。

禁他离思沉酣睡,奈尔寒蛩日夜声。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