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馀何处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行。
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
闲馀何处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行。
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闲馀何处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闲适无忧的状态中,抛弃繁重的官服,与大自然亲近,从而感受到心灵的轻松和自由。"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与动物之间的默契和谐,似乎连鸟儿都能感受到诗人的宁静之心,因此它们愿意接近,却并不互相惊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清新雅正,是唐代诗风的一种典型体现。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粉楼台,酽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徽茫越峤,但半沍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山川亦自有声气,西湖不易与人热。
五日京兆王弇州,冷面臬司号寒铁。
原与湖山非久要,心胸不复留风月。
犹议当时李邺侯,西泠尚未通舟楫。
惟有林苏白乐天,真与烟霞相接纳。
风流俎豆自千秋,松风菊露梅花雪。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