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容未觉成萧飒,脩竹疏桐阴四匝。
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
对床邀月入高谈,梦想从来谢三接。
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
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
君诚有意涉其流,请为安行具舟楫。
秋容未觉成萧飒,脩竹疏桐阴四匝。
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
对床邀月入高谈,梦想从来谢三接。
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
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
君诚有意涉其流,请为安行具舟楫。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以竹、桐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诗人通过“秋容未觉成萧飒”一句,巧妙地表达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并存的特点。接着,“脩竹疏桐阴四匝”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清冷。
“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先生的到来比作落叶般悄然而至,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体现了人物的高雅与神秘。同时,通过“对床邀月入高谈”描绘了一幅月下长谈的画面,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
“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两句,借用了“是非”与“炎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保持内心纯净的坚持。这里使用了“炎空”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鸥鸟”这一意象,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无知的鸥鸟也能感受到人类的情感,从而引出“天机在眉睫”的感慨,即人生的智慧与真理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最后,“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里的“无何乡”象征着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超越现实束缚的地方。而“一念能回百千劫”则强调了一个人的念头或行动能够改变命运的力量,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深秋的景色,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