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簿上终双济,甲子旬中剩两支。
卖水定逢眢井怒,移山好耐巨灵嗤。
平明乞火知镫灭,春尽编裘恐雪迟。
三寸离钩鳞鱍鱍,从来此曲少人知。
乾坤簿上终双济,甲子旬中剩两支。
卖水定逢眢井怒,移山好耐巨灵嗤。
平明乞火知镫灭,春尽编裘恐雪迟。
三寸离钩鳞鱍鱍,从来此曲少人知。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所作,以甘蔗生长为题材,通过读友人诗作引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诗中“乾坤簿上终双济”暗指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即使面临困境,也能找到出路;“甲子旬中剩两支”则寓言时间流逝,岁月不待人。
“卖水定逢眢井怒,移山好耐巨灵嗤”两句,通过卖水者可能遭遇干涸的井和移山者的嘲笑,反映出世事艰难,但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赞扬。“平明乞火知镫灭,春尽编裘恐雪迟”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即使在黎明时分寻求光明,也可能面临无火可燃的困境,春天过后还要担心寒冬未尽。
最后,“三寸离钩鳞鱍鱍,从来此曲少人知”以鱼儿对钩的警觉,比喻人生的不易和世事的隐秘,暗示了这首诗中蕴含的深意鲜为人知,只有少数人能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体现了王夫之的人生哲学和对世态人情的洞察。
快得天风便,轻帆破浪花。
江山曾有约,人世亦无涯。
岸压潜鼍窟,潮侵落雁沙。
未须留玉带,且欲访灵槎。
韩公不信佛,肯信世有仙。
牡丹花上谁所赋,一朝雪拥蓝田关。
阿湘幻化有如此,神仙灼灼在眼前。
使公一语稍低屈,携手同行良非难。
胡为骑马浪自苦,祗令收骨江之边。
乃知此公胸中屼峍有壮气,抵死不肯从湘言。
当时果州有谢女,白昼居室生云烟。
须臾上升众所见,公谓魑魅物怪其逢旃。
后来儒者颇好异,遂令末世坎离龙虎纷纷传。
乃知韩公不可及,泰山北斗不独文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