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杂咏十首·其四》
《舟中杂咏十首·其四》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

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

行人笑彼拙,归来始嚬呻。

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家奴与野兔之间的一次偶然相遇,通过这一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诗中的“家奴拾枯草”和“走兔来相亲”两句话,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和谐共处的画面。家奴在日常劳作之余,不经意间与一只跑来的兔子相遇,两者之间似乎有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接下来,“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一句,巧妙地揭示了兔子对于人类的陌生与警惕,同时也表现了它对家奴的某种好奇或信任。这种“惊其神”的描述,既体现了动物本能的警觉,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超乎寻常的联系。

“行人笑彼拙,归来始嚬呻”则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以讽刺的口吻描述了人们对于这次相遇的反应。他们嘲笑家奴的“拙”,即对自然界的无知或不敏感,但当家奴回来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表现出同情或理解。这反映了人类社会中对于未知事物的复杂情感,既有好奇也有偏见,既有嘲笑也有反思。

最后,“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事件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这次相遇是幸运的逃脱,意味着家奴没有受到伤害,同时也暗含着对人性的反思——是否真的能够理解并相信自然界的善意。这句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既充满好奇又存在误解的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自我认知的提升。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颂古十首·其四

主人无德客无机,石火光中闪电飞。

同死同生同得失,此心能有几人知。

(0)

颂古·其七

德山棒,临济喝,寸刃未施先败阙。

丛林尽谓是上机,明眼衲僧也大屈。

(0)

送僧归净众

君不见昔日贵湖抛保福,苧溪溪畔曾叮嘱。

汝归东海我归山,鸟道行人难措足。

又不见无隐当年隐石师,独傍岩阿烧栗皮。

尘埃扰扰未归客,四壁生涯说向谁。

我今不向石师住,贵湖亦非吾住处。

溪边流水自西东,岩畔栗皮任堆聚。

信脚来到五华峰,峰头重整旧家风。

为报漳泉诸道友,吉山元是福山翁。

(0)

送僧三首·其三

东山送人只一句,才拟钦承喝出去。

而今更向纸上求,大似因鹰拿死兔。

猷禅猷禅知不知,坚坐守之无了时。

趁取西风霜未落,泐潭百丈在江西。

(0)

与皓副寺

衲僧之勇惟法战,铁作浑身犹百炼。

不知谁是取雠家,直入南方行一转。

上门上户眼如铃,有么有么机如电。

剔起便行何处寻,声前句后新罗箭。

(0)

颂古·其十七

钱塘潮头来,成都药市集。

叵叵汝州风,吹落毛僧笠。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