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无德客无机,石火光中闪电飞。
同死同生同得失,此心能有几人知。
主人无德客无机,石火光中闪电飞。
同死同生同得失,此心能有几人知。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颂古十首》中的第四首。诗的内容主要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物我两忘的境况。"主人无德客无机",主人和客人都不执着于世俗的道德或机巧,暗示了他们已经超越了常规的道德评价和利益计较。"石火光中闪电飞"运用比喻,形容世事如石火般短暂,瞬间即逝,而闪电则象征变化无常,进一步强调生命的瞬息万变。
"同死同生同得失"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得失的看淡,认为在这样的境遇下,生死、得失都变得不再重要,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诗人感慨"此心能有几人知",意思是这种心境和理解并非人人都能体会,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深沉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看破红尘的禅意,体现了禅宗追求的心灵自由和无我之境。
君不见郝氏庭前晚日破秋阴,隆也便便千古心。
又不见云梦渔矶碧水处,俊也清名挂青史。
儒风忠节两传家,杰气源源长不已。
武威夜色沈秋月,武威楼上歌声咽。
梦回天与玉麒麟,争似峨眉千仞雪。
雪中落落多乔松,苍枝偃干如虬龙。
枝上曾栖云表鹤,养雏飞去翔寥廓。
年来又见鹤雏归,城郭依然人已非。
悠悠却返烟霄去,蜀雾秦云千里暮。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
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
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绝形言。
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
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
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
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已千年。
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