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窆,功曹身姓余。
元嘉两行字,败甓八分书。
富贵念犹在,子孙今已无。
痴人不修省,视此意何如。
八百年前窆,功曹身姓余。
元嘉两行字,败甓八分书。
富贵念犹在,子孙今已无。
痴人不修省,视此意何如。
这首诗是一篇怀旧和反思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古冢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现实无常的深刻感慨。开头两句“八百年前窆,功曹身姓余”直接点明了一个已经过去了八百年的古墓,其主人的姓氏为余,通过这样的设定,诗人引出了历史的长河和个人命运的短暂。
接着,“元嘉两行字,败甓八分书”则是对这个古冢中出土文物的描述。元嘉是一个朝代的名称,这里提及“元嘉两行字”,可能是指墓中出土的碑刻或其他石质文物上所书写的文字,而“败甓八分书”则形容这些古籍已经残破不堪,显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毁坏。
在“富贵念犹在,子孙今已无”的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昔日繁华家族现如今已经衰败的感慨。尽管过去的荣耀和财富依然在人们的记忆中,但那家谱中的子孙们却早已不见踪迹,这种反差强烈地映照出历史变迁与个人宿命的无常。
最后,“痴人不修省,视此意何如”则是诗人对自己和读者的提醒。诗人自称“痴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豁然开朗的心态。在这样的心境中,他邀请读者一起去审视这些古迹,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历史的教训。
整首诗通过对古冢的描绘,将个人的命运与时间的洪流相结合,展示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哲理。
生不识珠玑艳绮罗香,红妆窈窕誇姬姜。
又不愿郁金裙缠头锦,送客留髡长夜饮。
但爱蚝肥孕珠胎,随月圆腻著手开。
琼浆玉屑软于苔,盈筐盈筥肩归来。
吁嗟乎,蚝石触侬鞋,蚝房刺侬手。
海水湿衣裳,海飞吹罶。磨蝎入身宫,于心亦何咎。
君不见挂帆拾海月,才士风流今未绝。
又不见田川采文蠃,丈夫封爵名巍峨。
剖蚝剖蚝且自喜,食贫之家固如此,浣纱亦有西施子。
庚寅岁六月,上天雨泽竭。
一夜风霆声,万山草木拔。
老龙奋横威,牙爪纷冲抉。
磅礡气所至,屋瓦狂飞发。
不知从何来,水潦万丈决。
田庐所居人,一夕为鱼鳖。
地上山忽奔,井田随破裂。
哀哀天弗闻,苍生受颠越。
苍生受颠越,不自今伊始。
去年新令行,诛求苦无已。
鲂鱼赪尾逃,平地皆祸水。
灾害一时生,天其显者耳。
我欲告苍天,请论数与理。
理数不可知,天怒有时止。
故人天末缄诗至,格似龙标供奉多。
不愧南中称十子,一时人望属西河。
笔端浩气满乾坤,桑海归来义愤存。
碎破河山同感慨,更将忠迹表蚝墩。
当时痛哭割台湾,未肯金牌奉诏还。
仓葛哀呼竟何补,全军难保武峦山。
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
何日天戈竟东指,誓师海上更留铭。
黯黯归云拥海槎,浪纾筹策事量沙。
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年年奉汉家。
经史无功世贱儒,空山披褐感潜夫。
崭新花样愁经眼,颠倒天吴紫凤图。
樽酒东山拜大忠,浩歌人尚气如虹。
残篇重检王炎午,来祭庐陵信国公。
徙尽虹桥桥畔蚝,北风吹客冷萧骚。
沁园一阕君须记,落木斜阳句更豪。
《林氅云郎中鹤年寄题蚝墩忠迹诗册追忆旧事次韵遥答》【清·丘逢甲】故人天末缄诗至,格似龙标供奉多。不愧南中称十子,一时人望属西河。笔端浩气满乾坤,桑海归来义愤存。碎破河山同感慨,更将忠迹表蚝墩。当时痛哭割台湾,未肯金牌奉诏还。仓葛哀呼竟何补,全军难保武峦山。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何日天戈竟东指,誓师海上更留铭。黯黯归云拥海槎,浪纾筹策事量沙。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年年奉汉家。经史无功世贱儒,空山披褐感潜夫。崭新花样愁经眼,颠倒天吴紫凤图。樽酒东山拜大忠,浩歌人尚气如虹。残篇重检王炎午,来祭庐陵信国公。徙尽虹桥桥畔蚝,北风吹客冷萧骚。沁园一阕君须记,落木斜阳句更豪。
https://shici.929r.com/shici/hWM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