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其四端午》
《南乡子·其四端午》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0)
注释
湿:浸润。
独:独自一人。
巢燕:巢里的燕子。
客舍:旅居的客舍。
村:乡野山村。
好事:喜悦的事情。
唯:只,仅仅。
恰似:好像是。
闻:听到。
翻译
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的情绪。"小雨湿黄昏"设定了一个阴霾而又略带潮湿感的下午场景,通过"重午佳辰独掩门"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时光里选择了独自一人关上门,享受或者说忍受这份孤独。接下来的"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则是对这种孤寂之情的进一步渲染,燕子带着雏鸟一同离去,留给诗人的是一种灵魂逐渐消散的感觉。

"空向梁间觅宿痕"中,"觅"字用得十分传神,它既可以是寻找,也可以是抚摸,那份对往昔岁月的追念和留恋,是那么地深刻而又细腻。"客舍宛如村"则是对当前居所的感慨,可能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模糊记忆,或许是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某种比喻。

最后两句"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寂寞中,渴望有人可以分享心中的喜悦与忧愁,但似乎除了那莺莺的鸟鸣之外,再无他人能懂得这份深藏的情感。"恰似当时枕上闻"则是对过去某个瞬间声音的回忆,那种声音,如今听来,依旧能够唤起心中的波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日珥录五首·其四

戈船健儿不习马,兵气无能震屋瓦。

羽书调入白狼川,去伤此日归何年。

南人膏血溅北虏,饷金百万消如土。

兵马空多深未策,封章徒乞内帑金。

绯袍昔走金山寺,拳石焉能著多骑。

蛮女新兵簇塞云,成功或在娘子军。

(0)

秋日寄豫诚

芙蓉渐摇落,之子旷佳期。

日暮孤鸿度,天寒促织悲。

黄粮舂北舍,红叶绕东篱。

正是登高候,无由共酒卮。

(0)

泛石湖同筱园居士

放棹秋光远,残阳湖水西。

树团渔户小,山巀寺门低。

野渡一僧立,汀花数鸟啼。

且沽桥外酒,同宿越来溪。

(0)

归湖上

西风吹箬笠,无恙旧江天。

白鸟飞破水,青山移近船。

晚晴枫叶外,秋冷荻花边。

泊处堪遥指,柴门生野烟。

(0)

板桥曲

板桥断后无复春,蒲荒柳秃波粼粼。

依稀一片昔时月,来照鸳鸯不照人。

(0)

伤德生兄

昔时君好饮,卮酒不停持。

今日坟前土,徒然酹一卮。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