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疏星夜色昏,月移新影下长门。
晓寒莺谷楼台静,日暖龙池雨雪浑。
不放飞花愁荡子,故教芳草怨王孙。
天涯到处生离恨,岂独深宫有泪痕。
落落疏星夜色昏,月移新影下长门。
晓寒莺谷楼台静,日暖龙池雨雪浑。
不放飞花愁荡子,故教芳草怨王孙。
天涯到处生离恨,岂独深宫有泪痕。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景色与情感,充满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首句“落落疏星夜色昏”以疏星点缀昏暗的夜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月移新影下长门”一句,通过月亮移动投下的新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晓寒莺谷楼台静,日暖龙池雨雪浑”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绘清晨时分,寒气中黄莺在山谷间啼鸣,楼台显得格外宁静,后句则转为日暖之时,龙池中的雨雪景象,浑然一体,展现出从清晨到白昼的自然变化,以及不同时间段的景象之美。
“不放飞花愁荡子,故教芳草怨王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飞花和芳草赋予情感,前者因担心离别而迟迟不愿飘落,后者则因思念远方的王孙而感到怨恨,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天涯到处生离恨,岂独深宫有泪痕”一句,将情感扩展至更广阔的天地,指出离别之恨无处不在,不仅仅是深宫中才有泪水,强调了离别之痛的普遍性和深刻性,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忽起尘外心,迹谢人中境。
云去竹堂空,鹭下秋池静。
野宿清溪深,月在诸峰顶。
日暮立长江,遥看片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