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高,良夜静。楼在花阴,月在花阴等。
燕子梦长吹欲醒。四面青山,对面青山应。
艳情飘,幽绪警。各处黄昏,各样愁人听。
未是秋来先已冷。一树垂杨,一树相思影。
碧云高,良夜静。楼在花阴,月在花阴等。
燕子梦长吹欲醒。四面青山,对面青山应。
艳情飘,幽绪警。各处黄昏,各样愁人听。
未是秋来先已冷。一树垂杨,一树相思影。
这首清代词作《苏幕遮·题赵笛楼笛楼图》由黄燮清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开篇"碧云高,良夜静",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夜晚天空的高远和宁静,暗含了笛楼的孤独与静美。"楼在花阴,月在花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诗意,月光与花影交织,增添了神秘与浪漫。
"燕子梦长吹欲醒"借燕子入梦被笛声唤醒,暗示了笛声的悠扬与深远。"四面青山,对面青山应"通过青山的倒影,表达了笛声的回荡与共鸣,仿佛连山都在倾听。接下来的"艳情飘,幽绪警",将听者的情感状态细腻描绘,无论是欢愉还是哀愁,都被笛声触动。
"各处黄昏,各样愁人听"进一步扩展了笛声的影响范围,黄昏时刻,不同的人各自沉浸在不同的愁绪中。最后"未是秋来先已冷",不仅指天气转凉,也暗示了听者内心的凄凉。"一树垂杨,一树相思影"以杨柳的形态,象征着无尽的相思之情,与前文的笛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深情而感伤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笛楼、月色、山水、黄昏、杨柳等元素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笛声引发的情感画卷,表达了词人对笛楼主人技艺的赞赏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洞察。
持节还家未白头,有亲八十更何求。
又须急诏登天去,不为寒乡尽岁留。
四著儒冠甘送老,数经奇运得销忧。
拟登碣石临朝日,浩荡沧溟没白鸥。
接禄才馀岁,为邦近故园。
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
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
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
贫有分离苦,官无早晚宜。
又为千里别,未觉十年迟。
日与江山远,风连草木悲。
平生刘子政,见可只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