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
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
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
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
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
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物我交融之美,以及对时事的深切关怀。开篇"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两句,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夏夜中蛙声与鸟鸣交织的和谐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敏感与欣赏。
接着"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周遭万物之情感受和对时代变迁之深切关怀。这里的“物情”指的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体的感情,而“时事”则是指社会、国家大事,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世界。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学问生活。诗人在床头研读经典(《易》即《易经》),机上则是指书案或写字台,在那里回顾往昔的光阴。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学术追求,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情怀。
最后"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日子的无奈。诗人以客居之身回望过去,不禁感叹时光易逝,而未来又将带来什么,则不得而知。这里的“更老”意味着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消减,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体悟,充满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文学才华与精神世界。
佳期有尽情无尽,一再相逢意若何。
正使长年成会合,临分依旧黯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