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破寒犹重,更长客正愁。
何人吹短笛,今夜在南楼。
脉脉难为听,凄凄未肯收。
含情双掩耳,悲激泪先流。
梦破寒犹重,更长客正愁。
何人吹短笛,今夜在南楼。
脉脉难为听,凄凄未肯收。
含情双掩耳,悲激泪先流。
这首《夜闻笛》由明代诗人屠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中笛声引发的思绪与情感波动。
首句“梦破寒犹重”以“梦破”暗示主人公从梦境中惊醒,而“寒犹重”则点明了季节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接着,“更长客正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长夜难眠的旅人因孤独和忧愁而更加感伤。
“何人吹短笛,今夜在南楼”两句,将听觉感受具象化,仿佛读者也能听到那悠扬的笛声,从远处的南楼传来,增添了一层神秘与遥远的意境。笛声在夜晚的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引人遐想。
“脉脉难为听,凄凄未肯收”则表达了对笛声的复杂情感。笛声虽美,却也触动了内心的伤痛,让人难以承受,却又无法停止倾听,形成一种矛盾而又深情的体验。
最后,“含情双掩耳,悲激泪先流”以动作描写收尾,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的冲击下,试图用掩耳的动作来逃避,但泪水却早已不自觉地滑落,充分体现了情感的强烈与不可抑制。
整首诗通过对深夜笛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冷与孤寂,更深刻揭示了人在面对孤独与忧愁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的难以自抑。
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可际。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
淩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向来句曲行,有遇抑何锐。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
饭时发雷江,倏已泊东流。
南北两岸雪,荡此无根舟。
远山失翠眉,近山生白头。
冻极方徯晴,云冱含雨羞。
尘境那得见,泛此如瀛洲。
宿惊恍未定,醉疑此难留。
落日漏微光,光暝无限愁。
风厉万水立,舟子惟搔头。
慷慨触潜抱,行止负隐忧。
志士亦徒苦,俗竖多不侔。
天公酿雪甚,八荒元气浮。
无语坐舟尾,景与年俱遒。
乱眼逐胜去,奔迸少自由。
风烟下江异,髯边渍霜稠。
馀樽侑登临,惜无水际楼。
意杳轩中坐,坐见新竹长。
病夫欲寻睡,不禁竹气凉。
昏昏度白日,神倦慵举觞。
偶然探吟处,谁谓醒为狂。
扶行壶中天,草树含夕光。
雨桥荷柄闹,亭亭云锦张。
中有窈窕质,忽透洛妃妆。
引领不忍去,水风递幽香。
檐梢鹊啑啑,戒我租夜航。
我生尚未了,何地安韬藏。
宵程促登津,食息何皇皇。
郭南待朝渡,西陵晚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