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可际。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
淩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向来句曲行,有遇抑何锐。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
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可际。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
淩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向来句曲行,有遇抑何锐。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董嗣杲在庐山游历时,因闻到桂花香气而回忆起在茅山月夜下的奇妙梦境。他梦中乘坐华丽的翠霓车,被凉云环绕,仿佛仙人一般飞翔。在广阔的天地间,他体验了波涛般的耳鸣和凌空飞行的快感,甚至向天帝询问宇宙奥秘。
在庐山,诗人感觉自己仿佛能飞升,身披白云,周围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毛发皆为清风所动,草木挂满露珠,飞泉声如潮汐,洗涤心灵的尘埃。他感叹在句曲山的经历如此深刻,原本期待在此脱胎换骨,然而现实中的自己却未能完全超脱凡尘。
最后,西风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梦境,让他回到现实,衣襟沾染着月夜的清香,还折下了象征高洁的丹桂。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红尘的淡淡遗憾。
移舟泊纡岸,散步循平矶。
荒林隐茅屋,势与陂涧欹。
吠犬向人踔,篱荭含晓滋。
少憩坐临槛,材姥蓬发炊。
索茗苦味涩,渴甚焉敢辞?
所幸足遐领,翛爽皆生机。
层峦豁遥黛,朗朗如列眉。
水阴上微歙,木蔼深难窥。
回帆影倏动,孤鸟惊高飞。
嗟余海滨士,频年中道驰。
浮瓠信无定,托萍忽在兹。
尘心局幽侧,愧与江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