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尹流凶遍海隅,飞章露奏计诚疏。
黄门诏狱空忠鬼,天下何因遂扫除。
阉尹流凶遍海隅,飞章露奏计诚疏。
黄门诏狱空忠鬼,天下何因遂扫除。
这首诗《读史八首(其三)》由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通过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首句“阉尹流凶遍海隅”,揭示了宦官专权、祸乱四方的社会现象,形象地描绘了宦官的恶行遍布全国,犹如洪水猛兽,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动荡。
次句“飞章露奏计诚疏”,指出朝廷官员在面对宦官暴政时,虽然能够上奏揭露,但策略上的疏漏使得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这里暗含了对当时政治体制和官员应对能力的批评。
第三句“黄门诏狱空忠鬼”,进一步揭示了宦官专权下正义之士的悲剧命运。黄门,即宦官,他们利用权力设置诏狱,陷害忠良,使得忠臣义士只能成为冤魂,表达了对这些无辜牺牲者的深切同情。
最后一句“天下何因遂扫除”,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为何国家和社会无法彻底清除这种祸乱?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政治清明的渴望,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