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幽深山谷之景。"下第只空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宁静,"住帝乡"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杏园啼百舌"中的"杏园"可能指的是杏花盛开的园林,而"啼百舌"则形象地表达了鸟鸣声中带着的情感和情绪,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里的"谁醉在花傍"则是诗人对那种忘我之境的一种向往。
然而,随后的"泪落故山远"和"病来春草长"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孤独。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感伤,春天的草木生长也提醒着时光的逝去和个人的衰弱。
最后,"知音逢岂易"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懂得自己心意的人难以遇见的感慨,而"孤棹负三湘"则更深化了这种孤独与沉重之感,仿佛诗人在用力向着遥远的地方前进,却又带着沉甸甸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天策二首作,境幽搜亦玄。
阁横三楚上,题挂九霄边。
寺额因标胜,诗人合遇贤。
他时谁倚槛,吟此岂忘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