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车书喜混同,飞云流水逐行踪。
秋风遍乞王城饭,夜月长听官寺钟。
物外闲情怜淡泊,灯前软语话从容。
明朝棹指吴天杳,矫首东南送断鸿。
海内车书喜混同,飞云流水逐行踪。
秋风遍乞王城饭,夜月长听官寺钟。
物外闲情怜淡泊,灯前软语话从容。
明朝棹指吴天杳,矫首东南送断鸿。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高僧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与道义的深切感慨。首联“海内车书喜混同,飞云流水逐行踪”以“车书混同”象征不同文化、信仰的融合,表达了对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飞云流水逐行踪”,则以自然景象喻指高僧的行迹,既灵动又深远。
颔联“秋风遍乞王城饭,夜月长听官寺钟”细腻地刻画了送别场景中的细节,秋风中乞求王城的饭食,夜月下倾听官寺的钟声,这些日常生活的片段,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高僧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颈联“物外闲情怜淡泊,灯前软语话从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物外闲情”与“淡泊”、“灯前软语”与“从容”的对比,表达了对高僧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尾联“明朝棹指吴天杳,矫首东南送断鸿”以“明朝棹指吴天杳”预示着离别的即将来临,而“矫首东南送断鸿”则以“断鸿”(失群的大雁)为意象,象征着高僧离去后的孤独与思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送别的情谊,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信仰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道义以及内心世界的细腻感悟。
姑苏台南阊阖开,姑苏台北鸿雁来。
春花秋月几时好,步屧寻香去如扫。
冤胥愤血空海潮,老濞妖妆又烟草。
少年为客谁我令,千里汝犹谈一经。
黄龙挟舟夜有雨,白虎司剑天无星。
山中昌蒲十二节,未肯落尽青头发。
姑苏台上愁杀人,身在句吴望句越。
白波汹涌风初起,绿烟渐堕冰壶里。
林鸟沙鸥寒不栖,万顷玻璃净如水。
揽衣推户仰视天,一寸乡心几千里。
仆夫在门严戒程,霄人呼筹催罢更。
街头萧萧马初过,城中角角鸡乱鸣。
嗟哉我亦天涯客,握手欲别难为情。
遥怜后夜相思处,枫叶沧江一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