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忧患许追随,末路文词特见知。
肯向虞兮悲盖世,空惭赐也可言诗。
炎荒不死疑阴相,汉水相招本素期。
月堕星沈岂人力,辉光他日看丰碑。
从来忧患许追随,末路文词特见知。
肯向虞兮悲盖世,空惭赐也可言诗。
炎荒不死疑阴相,汉水相招本素期。
月堕星沈岂人力,辉光他日看丰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为苏轼所作的挽词。诗中表达了对苏轼生前才华和遭遇的深切同情与敬仰。
首联“从来忧患许追随,末路文词特见知”,开篇即点明苏轼一生虽多忧患,但其文词在晚年更显卓绝,得到了特别的赏识与理解。诗人以“从来”二字引出苏轼的一生,强调了其经历的坎坷与磨难,同时也突出了其文采斐然,即使在人生末路,依然能以其独特的文词打动人心。
颔联“肯向虞兮悲盖世,空惭赐也可言诗”,这里运用了典故,以“虞兮”比喻苏轼,表达了对苏轼才华盖世却未能施展的遗憾,同时也暗含了对苏轼品格的赞美,认为他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高洁,不愧为能言诗之人。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苏轼的非凡之处。
颈联“炎荒不死疑阴相,汉水相招本素期”,这一联继续通过典故,将苏轼比作不畏艰难、坚守信念的英雄,即使身处炎荒之地(可能指贬谪之地),也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得到认可。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苏轼在汉水边招魂的期待,寓意着对苏轼精神的传承与怀念。
尾联“月堕星沈岂人力,辉光他日看丰碑”,最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作喻,暗示苏轼的才华与精神如同月落星沉般,虽非人力所能控制,但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印记。诗人相信,苏轼的成就与影响会在未来的岁月里被世人铭记,如同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生平的回顾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学与人格的深刻思考。
郁铜江边柳压城,郁铜江上啼暮莺。
绿波碧草伤心色,何事春风欲送行。
奉君离觞君不御,罢酒为君赋长句。
忆君早岁起三城,海内争传朱季名。
龙蛇落低古不过,锦绣出口人皆惊。
紫陌探春驱马去,红妆扶醉踏花行。
竹下时时偕逸侣,蓬门日日走公卿。
自从蹶足红尘道,流落空山卧烟草。
问君生事复何如,虹冈草堂何浩浩。
丈夫生世不逢时,穷途寥落皆如斯。
为虎为鼠非由我,呼马呼牛但听之。
吴江楚水明当发,万里风波从此越。
愿君到处但看云,惟有青山容傲骨。
黄金初作屋,乌鹊正填桥。
香车宛转月中发,欲行不行白马骄。
花衢柳市銮声到,玉轴金镳度芳草。
鹤驭才离月殿中,鸾舆初下瑶池道。
仙郎相见笑颜开,同携玉手步兰阶。
已展锦茵迎凤舄,更将罗袂拂金钗。
帘前侍女纷如玉,手把琼箫理新曲。
一声吹入碧云端,天上凤皇飞相逐。
须臾碧月下瑶台,鸳鸯栖向掌中杯。
茱萸翠带为君解,芙蓉绣帐为君开。
玉搔落枕闻娇语,金笼夜半调鹦鹉。
明珰琼佩寂无声,洞房深锁桃花雨。
东南麓崔嵬,溟渤为险设。
王气摩荡中,海日丽朝晰。
阳和释淩寒,万里解霜雪。
草实当自知,梅魂乃横绝。
辞家事游览,桂影数盈缺。
客心重岁时,贫贱思岩穴。
朋侪半酒人,敦义秉气节。
乱世乃见亲,古道固未灭。
对酒对醉归,年华可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