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纵笔三首·其二》
《纵笔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0)
注释
乌角巾:隐士之冠。
宰官:泛指官吏。
作者因作宰官,借此自喻。
翻译
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
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纵笔三首》中的第二首,表现了诗人对往昔荣华落尽的感慨。首句“父老争看乌角巾”写出了乡亲们争相观看诗人头戴乌角巾的情景,这里的“乌角巾”是一种官帽,表示诗人曾经拥有过高贵的地位。紧接着,“应缘曾现宰官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过去的辉煌。

第三句“溪边古路三叉口”,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其中的“溪边古路”和“三叉口”构成一副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情境,透露出诗人心中某种孤独与沉思。

最后,“独立斜阳数过人”,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观察着行人,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在这里,“独立”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而“斜阳”则增添了一份秋日的萧瑟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从繁华落寞到心境宁静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荣耀的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别王铚性之

吾老无北里,子能讵南来。

临分即间诀,薄暮更徘徊。

晚节徇微尚,方刚患多才。

此生南与北,出处两悠哉。

(0)

历阳十咏·其五当利港

龙骧乘上游,锐气吞敌境。

风便趋吴京,收功在俄顷。

平生负雄图,晚岁方获骋。

何必传鼎彝,江山与之永。

(0)

晚泊东采石矶

谢卫将军怜苦吟,袁临汝郎遭赏音。

风流人物岂如昨,形胜江关留与今。

控鲤直思淩浩渺,然犀何假照幽深。

莫招捉月翰林老,屈曲尘间犹陆沉。

(0)

留别米雍丘二首·其二

好住楚公子,山林何处逢。

官身须自乞,俗眼可相容。

叔夜懒犹锻,伯鸾佣且舂。

多惭方禄隐,尔汝傲吴侬。

(0)

送陈传道摄官双沟

弭楫想登临,閒云护日阴。

青蒲泗水阔,古木汉祠深。

应醉杯中物,谁闻泽畔吟。

禅坊养疴客,轻别若为心。

(0)

送左禹赴江夏尉

汎汎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江山信清洒,人物想风流。

美酒遣归思,新诗题旧游。

有鱼知不食,端作置书邮。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