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寻真兴,林峦望里微。
朝乘青雀舫,暮叩白云扉。
涧水寒侵榻,岩花香扑衣。
僧来分乞食,信宿欲忘归。
共有寻真兴,林峦望里微。
朝乘青雀舫,暮叩白云扉。
涧水寒侵榻,岩花香扑衣。
僧来分乞食,信宿欲忘归。
这首明代佘翔的《仙门洞次苏大禹参君韵》描绘了一位访仙者在山中寻求真理的隐逸生活。首句“共有寻真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探求之心,对仙道的向往跃然纸上。接下来的“林峦望里微”写出了山势的朦胧和深邃,暗示了寻仙之路的遥远与神秘。
“朝乘青雀舫,暮叩白云扉”运用了道教神话中的意象,青雀舫象征着轻灵的交通工具,白云扉则象征着仙界的入口,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每日的探索旅程,从早到晚,不辞辛劳。
“涧水寒侵榻,岩花香扑衣”两句通过环境的刻画,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冷而宜人的氛围,涧水的清凉仿佛直达内心,岩花的香气则增添了诗意的盎然。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忘却世俗烦恼。
最后两句“僧来分乞食,信宿欲忘归”揭示了诗人与山中僧侣的交往,他们共享简朴的斋饭,诗人甚至在此逗留两夜,流连忘返,足见他对仙门洞的深深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寻仙为线索,通过描绘山景和与僧人的互动,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理的境界。
城头鸡一号,浩荡风脚回。
篙师起相呼,牵帆上高桅。
我亦推枕听,波浪声轰豗。
窗间试一觇,万顷银山开。
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
良久天平明,已见金沙堆。
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
我行正长夏,及此岁律摧。
通籍恨亡补,敢赋归去来。
所至有何忙,妙处姑徘徊。
险阻元自平,鸥鸟亦不猜。
万事有定理,渠谩费安排。
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
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园梅。
襟度天为侣。价平生、放浪江湖,浮云行住。
倒挽峡流归笔底,衮衮二并四具。
何尚友、沧波鸥鹭。
藻黻皇猷君能事,况贤书、两度登天府。
急著手,佐明主。晴风一舸来瓜步。
剪灯花、樽酒论诗,顿忘羁旅。
逗晓蛮笺传金缕,一片瑰词绮语。
甚独茧、抽成长绪。
当代壑翁文章伯,定不教、弹铗轻辞去。
留共济,孤舟渡。
浅草犹霜。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乾。
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
错认篱根是雪,梅花过了一番寒。
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
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
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
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
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