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荒无事息兵车,七叶讴吟洽里闾。
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
骊山烽火成焦土,牛耳牲盘捧载书。
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八荒无事息兵车,七叶讴吟洽里闾。
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
骊山烽火成焦土,牛耳牲盘捧载书。
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黄遵宪所作的《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百姓安宁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八荒无事息兵车”描绘了四海之内没有战事,武器车辆得以休息的和平景象。接着,“七叶讴吟洽里闾”暗示了连续几代人的和谐共处,乡间里巷歌声洋溢。
然而,诗人以“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比喻世事无常,暗示了看似稳定的局面下隐藏着未知的变故,如同浮云变幻,明月被遮蔽。接下来,“骊山烽火成焦土”引用了秦始皇骊山陵墓的典故,暗指历史上的兴衰更替,繁华转瞬即逝。“牛耳牲盘捧载书”则借牛羊祭祀的器具,寓言权柄易手,历史记载中充满了沧桑。
最后两句,“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以秋草静谧的驰道和白龙(可能象征帝王)化为隐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如梦如幻、人事代谢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这首诗寓言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见解。
凄凄风雨病情怀,准拟东归事不谐。
买得扁舟如箬叶,又随明月过秦淮。
别酒初醒。似一番梦觉,屈指堪惊。
犹疑送消寄息,遇著人听。
当初唤作,据眼前、略略看承。
及去了,从头想伊,心下始觉宁宁。黄昏画角重城。
更伤高念远,怀抱何胜。良时好景,算来半为愁生。
幽期暂阻,便就中、月白风清。
千万计,年年断除不得,是这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