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戴芙蓉冠,几日罗浮返。
芝房白玉童,应笑学仙晚。
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
盈盈一片流花水,欲共琴高驾鲤鱼。
君戴芙蓉冠,几日罗浮返。
芝房白玉童,应笑学仙晚。
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
盈盈一片流花水,欲共琴高驾鲤鱼。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寄薛二(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仙道生活的向往。
首句“君戴芙蓉冠,几日罗浮返”,以“芙蓉冠”这一华美的头饰作为开篇,暗示了友人薛二的风雅与尊贵,同时也预示着他的归途。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此处借指友人即将返回的地方,隐含着对友人归隐或修行生活的期待。
接着,“芝房白玉童,应笑学仙晚”,通过描绘仙山上的芝草与白玉童子,进一步渲染了仙道世界的纯净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追求仙道生活的赞赏与理解。这里的“笑”字,既是对友人迟来的仙道追求的善意调侃,也暗含了对友人能够找到心灵归宿的欣慰。
后两句“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诗人自述在天台山读书,正值春风吹拂的三月,却因友人的离去而感到惆怅。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与道家文化的热爱,以及在面对别离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盈盈一片流花水,欲共琴高驾鲤鱼”,以“流花水”象征着清澈、流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同时,“琴高驾鲤鱼”的典故,源自古代传说中的琴高乘鲤鱼遨游的故事,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仙道生活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君山一带横黛蛾,洞庭万顷生白波。
西风落木楚天迥,楼倚紫汉高嵯峨。
西瞻雪岭云中起,东俯长江数千里。
飞檐曲栏倚西风,落鹜孤霞带流水。
昔闻蓬莱有真仙,几度楼头曾醉眠。
玉管一声山月白,朗吟飞去已千年。
子生素有遨游志,白发东南欲留滞。
登楼拟欲觅仙踪,试问三神山外事。
便当鍊液镕金丹,后天不老常红颜。
晴窗对画发遐想,岳阳之楼何日来跻攀。
锦城已得春消息,万里桥边花似织。
东风先到海棠枝,千朵苞香茜裙拆。
桥边美人花作魂,玉纤巧夺花精神。
娟娟尽湿金茎露,却笑胭脂点绛唇。
鸾笺半幅情无限,不学琴心抱孤怨。
只愁化作綵云飞,绿叶阴阴閟深院。
匏瓜有恒繫,流萍无定踪。
物情各自然,今古谁能通。
人生寄宇内,出处将无同。
墨生突不黔,原思老蒿蓬。
仲尼称大圣,辙迹环周封。
孟轲挟仁义,邹鲁不能容。
宵人怀所安,君子顺其逢。
行止虽殊涂,至今归一宗。
愿子保贞素,坎流当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