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色楼前满,松声屋后多。
风吹山影去,云拂水痕过。
秋使神明爽,春将笑语和。
醇醪君不饮,当奈好莺何。
竹色楼前满,松声屋后多。
风吹山影去,云拂水痕过。
秋使神明爽,春将笑语和。
醇醪君不饮,当奈好莺何。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与松树环绕的自然美景,以及四季变换带来的不同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
首联“竹色楼前满,松声屋后多”,开篇即以满眼的翠竹和耳边的松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竹色满眼,不仅视觉上给人以清新之感,也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松声悠扬,既有自然的韵律美,也寓意着长久与不屈。
颔联“风吹山影去,云拂水痕过”,进一步描绘了风动山影、云掠水面的动态景象。风吹动山峦,山影随之飘移,云朵轻拂水面,留下痕迹,这些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转。
颈联“秋使神明爽,春将笑语和”,巧妙地将季节与情感相联系。秋天带来的是清爽与宁静,仿佛赋予人以智慧与清明;春天则充满了欢笑与和谐,预示着生机与希望的到来。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感慨,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醇醪君不饮,当奈好莺何”,以酒喻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然而,“好莺”(即黄莺)的出现,似乎提醒着人们,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如同黄莺的歌声,虽悦耳动听,却难以持久。这句诗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蕴含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作品。
世事如大弩,人若材官然。
乘势易发机,非时劳控弦。
又如大水中,置彼万斛船。
虽有帆与樯,亦须风动天。
不见周公瑾,弱龄已飞鶱。
不见师尚父,鹰扬在华颠。
彼非生而材,此岂晚乃贤。
镃基喻智慧,要必有待焉。
叹息狂驰子,尝为愚者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