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蒙自然使君宠和竹诗率尔为谢》
《再蒙自然使君宠和竹诗率尔为谢》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画手休誇最逼真,东墙月影画难亲。

常陪翠柏凌寒景,几见夭桃委路尘。

鸣凤引雏来应瑞,箨龙得雨便能神。

双泉异日增幽胜,开盏时时中圣人。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再蒙自然使君宠和竹诗率尔为谢》。诗中以竹为主题,描绘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形象与寓意。

首句“画手休夸最逼真”,诗人首先对画家的技艺提出质疑,认为即便是最精湛的画技也无法完全捕捉到真实的竹子之美。接下来,“东墙月影画难亲”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即使是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也无法与真实的东墙月影下的竹子相媲美,因为真实世界中的光影变化和生命力是无法复制的。

接着,“常陪翠柏凌寒景,几见夭桃委路尘”两句,将竹子与翠柏、夭桃进行对比,突出了竹子在严冬中坚韧不拔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竹子与桃花的季节性对比,表现了竹子四季常青的特点。

“鸣凤引雏来应瑞,箨龙得雨便能神”则运用了两个典故,前者“鸣凤引雏”象征着吉祥与新生,后者“箨龙得雨”比喻竹笋在雨水滋润下迅速成长,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

最后,“双泉异日增幽胜,开盏时时中圣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预示着竹林中将会有更多的泉水涌现,增添其幽静之美,同时暗含了希望人们在竹林中能找到心灵的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及其在诗人眼中的深刻寓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哲思。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金陵酒兴

奉使南行属暮秋,长途千里去悠悠。

青山满眼遍京口,画舫连樯遮石头。

抚景信知天地客,感怀无奈古今愁。

一尊且作簪缨会,痛饮厌厌夜不休。

(0)

竹林王氏索题·其二松屿晴岚

亭亭霜雪干,隐隐烟霞岛。

孤绝幽势多,澄湾下相抱。

暝光澹将夕,霁色浮初晓。

时有辽东禽,飞来海天窅。

(0)

发桐江驿

早发梧江驿,新晴宿雨收。

暖风寒食后,啼鸟绿阴稠。

到处停兰棹,逢人问象州。

堤防多鼠盗,终夜整戈矛。

(0)

大溪山

大溪昔日风光好,十家五家同一保。

鸡犬相闻达曙喧,晓钟递击无昏早。

山人居山只食山,种得稻粱心亦閒。

取柴斫竹白云里,筑埧分泉绿树间。

山入于此自云乐,饱食安眠甘澹薄。

里胥无复夜惊呼,足迹都忘到城郭。

梵宫禅伯亦风流,辄与文人相唱酬。

僧堂懒作六时礼,客馆偏能几日留。

吁嗟此事犹眼见,倏忽光阴去如箭。

至今惟有三家村,出入豺狼心胆战。

相逢路上多含哀,辛苦如何说得来。

只将筋力付流水,空把形容同死灰。

(0)

灵峰寺

海上神山十二奇,高僧卓锡话当时。

楼台近映黄姑水,香火犹存白马祠。

山径岚开松桧老,石林风暖荔枝垂。

野夫未解真如性,方外交惭惠远师。

(0)

回大名黄金堤

黄金堤上柳如烟,中有人家屋数椽。

牛犊放将春暮草,儿童耕遍雨晴田。

落花流水非尘迹,舞燕啼莺若洞天。

此处更无官府扰,也应刘阮误求仙。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