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二僧之衡阳·其一》
《送二僧之衡阳·其一》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古风

闽蜀同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锤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送二僧之衡阳(其一)》。诗中以闽蜀两地的佛教文化为背景,描述了两位僧人出行的情景。首句“闽蜀同风果同风”表达了两地佛教风尚的相似,僧人的衣着也反映出这种共同点,袈裟随意地从鞋袋中拔出,显示出他们的洒脱与随性。

接下来,“相逢古寺话俄顷”描绘了他们在古寺相遇,短暂交谈的情景。然而,诗人自嘲地说“怪我称锤落深井”,暗示自己可能因言语不慎或行为失当而陷入困境,这增加了对话的戏剧性。

诗中“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表达了对僧人们的祝福,希望他们在衡阳能坚守佛法,即使面临无人支持的境况也能振奋佛教事业。最后一句“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僧人们旅途艰辛的担忧,尤其是秋冬时节,寒霜和险峻的飞猿岭都预示着他们将面临的困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寄寓了对僧人们的关切与祝愿,展现了僧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法传播的热忱。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龙跃天衢

头角惊人世,如龙乍跃渊。

身随三月浪,衢在九重天。

云起方成陆,雷驱正急鞭。

战鳞飞百万,怒爪击三千。

赤水神何照,苍精角有躔。

堪嗤时俗眼,空向壁间传。

(0)

花婆井

一湾秋月浸香痕,涤尽山前万古尘。

犹记当时老梳洗,淡妆明镜照眉颦。

(0)

春分前一日·其四

柳已绿可爱,溪风更摇之。

人居春气中,安知物熙熙。

常年二三月,醉眼不自持。

摩挲此瞢腾,老去今其时。

(0)

登阁

横空敞新阁,高处绝炎氛。

野迥长风入,天秋凉气分。

凭栏生逸想,投迹远人群。

终忆茅檐外,空山多白云。

(0)

提壶

信州城西千万岭,上闻提壶有感兴。

频呼美酒要人听,应为先生太独醒。

啼处更当千万岭,极知山鸟意丁宁。

(0)

寄晁以道

朝辞陉山清,暮宿赖水绿。

往来百里间,得此意已足。

吾人少如愿,夫子更绝俗。

闭门观易象,未用伤局促。

使我三日留,共此一室独。

皎如岭头月,凛若霜后竹。

欲为斯文寿,以作学者福。

洛阳佳少年,抚事多恸哭。

此其于圣学,何异狗尾续。

宁知草玄翁,万事不挂目。

深湛而雅澹,亦不在反覆。

吾祖早闻道,晚与夫子熟。

相期千载外,未得一世伏。

渫山窜鼯鼬,晚日度鸿鹄。

谁能从公游,岁月如转烛。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