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年来到豫章,旧游知己半凋伤。
春风还有花千树,往事都如梦一场。
无限丘墟侵郭路,几多台榭浸湖光。
祗应唯有西山色,依旧崔巍上寺墙。
六七年来到豫章,旧游知己半凋伤。
春风还有花千树,往事都如梦一场。
无限丘墟侵郭路,几多台榭浸湖光。
祗应唯有西山色,依旧崔巍上寺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豫章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与历史交织的复杂情感。开篇“六七年来到豫章,旧游知己半凋伤”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行迹和心境,时间流逝,亲朋好友或已离散,凸显出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春风还有花千树,往事都如梦一场”则是对自然景色与个人记忆交织的情境描写。春风依旧,花朵繁盛,但往昔的欢乐和悲伤,都像梦一样虚幻不实,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以及面对现实无常的心态。
“无限丘墟侵郭路,几多台榭浸湖光”两句,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描绘出一个荒凉的景象。古墓(丘墟)与城市边缘(郭路)的交错,以及台榭被湖水淹没,都是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标志。这里的“无限”和“几多”,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最后,“祗应唯有西山色,依旧崔巍上寺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沧桑巨变时,唯一不变的是自然之美,即使是人造物,如寺院的建筑,也因为时间的痕迹而显得更为静谧和古老。这里“祗应”一词,意味着除了自然景色外,一切皆已改变,而西山的颜色与崔巍上寺墙的风貌,则成为了历史连续性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豫章旧地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
白云不归山,冉冉落窗牖。
蛟龙未上天,且在潢污走。
嗟尔风云徒,本是尘埃叟。
尚父辞棘津,嚣嚣向渭滨。
倾城齐拍手,笑杀朝歌人。
青发照青波,箓竿悬锦鳞。
一丝引周祚,寸饵钓商辛。
风期感梦寐,神与文王亲。
非熊载后车,八百衍经纶。
革命回天地,宁知属贱贫。
当年竟不偶,谁信席上珍。
际会有朝晏,咄嗟伤我神。
殿阁山形转,凭虚俯石栏。
閒悰偶登眺,胜界得疏宽。
峦髻青堪绾,峰眉翠欲攒。
石圭端士拱,沙印细纹刊。
藤蔓悬苍壁,泉飞泻碧湍。
万甍分井闬,半塔渺云端。
岐虎苔斑润,林龙箨蜕寒。
提壶会朋戚,白战再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