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向江湖觅钓矶,此心长与事相违。
添丁未办卢仝计,算老空知伯玉非。
淮甸草肥宛地马,楚州人著汉官衣。
将军奏罢平西捷,还许山翁倒载归。
欲向江湖觅钓矶,此心长与事相违。
添丁未办卢仝计,算老空知伯玉非。
淮甸草肥宛地马,楚州人著汉官衣。
将军奏罢平西捷,还许山翁倒载归。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陈基所作的《二十九日至淮安城南十五里述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境遇的矛盾。首句“欲向江湖觅钓矶”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寻求宁静的钓鱼生活,然而接下来的“此心长与事相违”则揭示了这种愿望与现实中的责任和事务之间的冲突。
诗人提到“添丁未办卢仝计”,暗示自己尚未实现像卢仝那样为子孙后代安排妥当的生活理想,而“算老空知伯玉非”则是感慨自己年岁渐长,却仍未达到如古代贤者伯玉那样的人生境界。淮甸草肥宛地马,描绘出一片丰饶景象,但诗人并未因此忘却心中的隐逸之志,反而以“楚州人著汉官衣”暗指自己身在官场,身不由己。
最后两句“将军奏罢平西捷,还许山翁倒载归”以将军凯旋归来与山翁归隐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后的短暂安宁,希望能卸下官职,过上归隐生活,哪怕只是想象中的“倒载归”也足以慰藉他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挣扎。
君家执戟郎,寂寞坠天禄。
萧然刘董外,那用相窘束。
居无甔石储,但有书满屋。
君今老衡茅,出处异兰菊。
静中独观妙,四达开惠目。
中园郁黄华,庭下森翠竹。
饥来索盘餐,小极须睡足。
时当叩君门,为问梅子熟。
二士出吴下,诸生有杨王。
相从寂寞滨,无乃计未良。
纵横三千字,坐可致玉堂。
词章乃糠秕,不直粟一囊。
我愧非子云,文书昧偏旁。
穷居似韩子,草树亦荒凉。
时能出佳句,慰我秋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