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如残寺裹荒城,僧干穷缘耐苦声。
虽把慈悲供日用,可能方便徇人情。
四明山背看云近,九里湾头呷水清。
支遁后身偏念我,惠来诗好愧兼荣。
县如残寺裹荒城,僧干穷缘耐苦声。
虽把慈悲供日用,可能方便徇人情。
四明山背看云近,九里湾头呷水清。
支遁后身偏念我,惠来诗好愧兼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偏远山区寺庙的景象,以县治为残寺环绕的荒凉之城,僧侣们在贫困中坚守,生活简朴却充满慈悲。他们日常修行以慈悲为本,但在面对人的需求时,也会尽力去顺应人情,体现出僧人的通达与人性关怀。
诗人通过“四明山背看云近”一句,展现了僧人们身处自然之中的宁静与超脱,而“九里湾头呷水清”则暗示了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心境清澈。最后一句提到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的后人对诗人的特别关照,以及惠来(另一位僧人)的诗歌才华,使得诗人感到既受尊敬又有些惭愧,这种情感交织体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敬仰和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言僧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僧侣群体的敬意和对自己心境的微妙体悟。
玉阑铁画任歌斜,岂有人讥挂树蛇。
曾见坠星疑此石,相随落月是谁家。
辘轳声动晨牵绠,沆瀣光生夜浴砂。
阅尽开元到东圃,红楼翠幕不须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