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隐之堂何所奇,赤岸气接银潢湄。
德公岂无刘表叹,孺子亦有陈蕃知。
不独丘园事高尚,况复河水清涟漪。
小篆有文人解读,月下凤管应曾吹。
清隐之堂何所奇,赤岸气接银潢湄。
德公岂无刘表叹,孺子亦有陈蕃知。
不独丘园事高尚,况复河水清涟漪。
小篆有文人解读,月下凤管应曾吹。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清隐堂为徐清隐赋》描绘了一处名为“清隐之堂”的地方,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与自然的紧密相连,赤岸的气息仿佛延伸至银河边沿。诗人以刘表和陈蕃的历史典故,赞美徐清隐的品德高尚,不仅在田园生活中追求高洁,而且如同孺子陈蕃般受到人们的理解和赏识。
诗中提到的“河水清涟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优美,暗示着这里的隐居生活充满了诗意。最后两句,通过小篆文字的解读和月下凤管的吹奏,增添了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表达了对清隐生活的理想化想象和对主人才情的赞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敬意。
贫家一举动,终始靡不难。
区区水碓耳,匝月功始完。
馀岂好多事,在昔多所艰。
赤脚老丑婢,媻姗聋且顽。
遣之事舂簸,炊或不给焉。
有时得母助,乃始足一餐。
无已作此举,令水为舂人。
内顾无竹木,未免乞比邻。
稽迟到兹日,始已事而竣。
狭巷清且驶,白石周四垣。
回回外板斡,苏苏云子翻。
佣者相顾喜,贺我舂百年。
嗟我佃耕此,瘠确缘溪干。
年丰不偿苦,足得十大盆。
安能尽碓力,碓成殊养閒。
苦心顾为此,亦觉笑旁观。
世事那计尽,感慨系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