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指新寺,云此旧宫城。
坐殿几朝帝,开山何处僧。
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
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
行人指新寺,云此旧宫城。
坐殿几朝帝,开山何处僧。
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
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师谦的《钱塘怀古(其四)》,通过对新寺和旧宫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的感慨。首句"行人指新寺",点出诗人眼前所见的新建佛寺,暗示着昔日皇城的遗迹。接下来的"云此旧宫城"进一步强调了地点的历史背景。
"坐殿几朝帝",诗人想象着曾经有多少皇帝在此坐镇,宫殿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开山何处僧"则转向了宗教层面,询问那些在此修行的僧人来自何方,暗含着佛法与皇权的交融。
"日边行塔影"描绘了塔影在阳光下移动的景象,增添了空间感,也寓言了时间的流逝。"天外送钟声"则通过远方传来的钟声,传达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历史回音。
最后两句"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诗人感慨皇权的盛衰犹如流水,终将消失,不需再费力去凿建新的都城。"王气"象征着王朝的气象,"何消凿秣陵"以反问形式表达了对历史必然性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通过新旧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佛教的超然,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辟书朝东来,海上便拟寻蓬莱,坐令斥卤皆春台。
辟书暮西至,颁春又拟陪千骑,江水江花尽和气。
浮屠将就要合尖,荐雷唤起蛰中潜,东西惟命夫何嫌。
诸么争令出门下,意岂专为一日雅。
君姿秀整气清遒,露华凝晓月澄秋。
胸中武库森戈矛,笔下倒泻三峡流。
甘泉持橐侍凝旒,青毡旧物唾手收。
幡然正应侧席求,东行西行宁久留。
祖帐驰华轩,嗟余守环堵。
赠言古有證,临分敢无语。
纷纷曳紫腰黄金,俨然望之真天人。
万世在其后,念之徒酸辛。
富贵诚可乐,名义吁可畏。
此意傥无忘,雁来频寄字。
眼看时事废因循,官路三年子独勤。
袖有新诗频教我,邑无长策可留君。
向来过计忧周陨,此去何时静楚氛。
未必诗书尽虚语,勉哉行矣张吾军。